◆方學鑫
(山東省新泰市天寶鎮第一初級中學)
談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四步曲”
◆方學鑫
(山東省新泰市天寶鎮第一初級中學)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學好功課的重要前提。興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日,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用新穎、奇特、懸疑的東西去刺激和強化。因此,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應遵循“四步曲”:激發興趣——培養興趣——穩定興趣——發展興趣。
化學 學習興趣 “四步曲”
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興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日,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用新穎、奇特、懸疑的東西去刺激和強化;因此,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興趣宜采用“四步曲”。
第一堂化學課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課堂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我的緒言課是這樣上的:一開始將事先用酚酞試液寫好的條幅掛在講臺上,學生看到的是一張空白紙,然后我用小噴霧器向白紙上噴灑,一行字馬上程現——歡迎同學們學習化學,祝大家成功!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充滿歡樂愉快的氣氛。歡快的氣氛為上好本堂課打下良好的基礎。緊接著我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學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氣,不一會兒,杯中的水變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學生歡欣不已,繼而表示驚訝,提出疑問:“是真的牛奶嗎?”老師搖頭。緊接著我又做一個魔棒點燈“魔術”,進而把學生的情趣推到高潮。至此,學生初步認為化學是一門很“好玩兒”的學科,進而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化學的研究對象。最后,我以科學家諾貝爾的故事結束緒言課的教學,讓學生余猶未盡,進而產生學好化學的念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生動、鮮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每次實驗前都做好充分準備,為避免學生只是看實驗,覺得好奇、好玩兒忽視學習,要求學生每次觀察實驗都要用明確具體的觀察提綱和真實詳細的實驗現象記錄。演示實驗時,能走下講臺的實驗我都拿給學生看,特別是讓后邊的學生看到。有些習題的解決也可用實驗的方法。如區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講長期盛石灰水的試劑瓶用什么方法清洗時,若僅從理論上分析,學生僅僅停留在對原理的認識。但當把一個內壁附有白膜的瓶子拿給學生看,并倒入少量稀鹽酸,氣泡產生、白膜消失,瓶子干凈了。這時學生不僅從原理上認識,而且會深刻領會反應原理,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
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己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我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把反應具體化,學生親自觀察到這個反應的發生,記憶起來就容易。
通過生動活潑的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但這種興趣還不夠穩定,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便容易喪失信心,枯燥乏味的化學原理和計算學生不感興趣。如講原子的構成時,內容很抽象,學生很難接受和認識。此時我收集了很多與社會息息相關的事例。舉1945年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目前伊朗核危機、朝鮮核問題六方會談等社會敏感話題。興趣有了知識也易接受了。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的的書寫是學生感到最頭疼的事,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關系到學生學習化學的水平。除了課堂上注意講解記憶方法,反復練習以外,采取游戲法,可使學生在娛樂中掌握知識,突破難點。比如,在開始學習元素符號的書寫時,我采用在卡片兩面分別寫名稱和符號,讓學生隨身攜帶,課堂上搞比賽游戲。這樣學生課下積極準備熱情很高,課上互相提問興趣濃厚。
化學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能力,還應該重視興趣廣泛性的培養和興趣持久性的協調。我一方面利用化學知識與物理學、生物學、數學、美學等學科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興趣的廣泛性。還通過對一些科學家事跡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正是由于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善于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科學難關,從而懂得興趣廣泛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我收集了大量的趣味化學片斷、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史、化學魔術、化學謎語等小知識時常穿插在課堂上。通過此項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為之大大增加。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以上“四步曲”,可以把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興趣的持久性和廣泛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巧妙地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才能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