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雪華
(沈陽醫學院)
基于生態女性主義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絲》
◆時雪華
(沈陽醫學院)
《德伯家的苔絲》是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堪稱英國及全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大作。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苔絲,一生雖飽受欺凌,但最終所體現的渴望男女平等,不受壓迫的女性自我覺醒,對當今社會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從苔絲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入手,從女性生態主義的角度來重新賞析這部小說。作者借助描述女性和大自然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巧妙地以自然環境的變化展現了苔絲情感和命運的變化。同時,分析了生態女性意識和思想觀在作品中體現,揭示了哈代對于所謂的工業文明的發展對大自然的破壞和男權統治下女性受到各種摧殘的譴責,進而喚醒人們對創建一個兩性平等,和諧美好的人與自然關系社會的憧憬。
生態女性主義 自然和諧 工業化 父權制
生態女性主義是婦女解放運動和生態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女權主義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這一思想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逐步得到重視和發展。
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在男權統治的社會中,女性和自然往往處于劣勢和邊緣化的地位。所以,生態女性主義經常從環境、性別等多重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剖析,反對各種歧視,譴責男權制度下對女性的冷漠和摧殘,喚醒人們的生態整體意識和男女平等意識,創建一個兩性平等,和諧美好的人類生存空間和社會環境。
在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出生于鄉下,與大自然的親近不言而喻。她單純、質樸、溫柔、美麗,從外在和內心無不體現與大自然的交融,是作者筆下的大自然的化身。同時,對于各種生活經歷的描寫都緊緊與自然環境相關聯,人物的遭遇和心境都是以自然為依托的。首先,苔絲的命運隨著季節的交替,環境的變換而改變。在父母的認親要求下,春季里她去了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夏天不幸遭到少爺亞雷的侮辱;無奈,十月份她重又回到依然貧窮的父母身邊,并且孩子出生就夭折了,身心備受煎熬。待到春天再次來臨,萬物開始復蘇之際,她的精神也逐漸振作起來。看到陽光明媚的大自然美景,作者這樣描述“幾乎可以聽得見萬物萌芽、蠢蠢欲動的聲音了。這一情形感動了她,正如感動了野獸一樣,使她急于遠走高飛了”。她來到了陶勃賽乳奶場,那里草木繁茂、環境優美,苔絲似乎從心靈到肉體都發生了巨變。到了夏季她幸福地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相戀,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命運的不幸在十月份再次降臨,苔絲在新婚之夜坦誠自己曾經的不堪回首的過去而被丈夫無情遺棄,近在咫尺的幸福再次與之失之交臂。隨之而來的冬季,她獨自忍受著天氣的凄涼和被遺棄的痛苦。她的命運似乎一直遵循著自然環境的變換規律,冷暖交替。
同時,對于小說中棱窟槐的描寫,作者用到冷酷,貧瘠,如灰燼般干燥以及并不友善的人們。勞動環境的描寫,一方面體現了環境的凄涼,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弱小和無助。而作者在描繪陶勃賽乳牛奶場時這樣寫到“這是一個花草蔥翠,茂盛的園子。在那里苔絲與安吉爾相遇,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享受著和安吉爾的新戀情。苔絲雖然年齡不大,但作為一個鄉下女孩,能勝任各種農活:收貨莊稼,擠奶,制作黃油……這一切也恰能充分體現她與大自然的親和力,同時,也間接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對于當時已經逐步膨脹起來的工業文明社會的不適。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工業技術水平的發展,必然會影響,侵蝕甚至危害自然的和諧。苔絲作為作者筆下大自然的化身,這種生活背景不可避免地會改變她的命運,也是她悲劇產生的根源。隨著工業化的大規模發展,苔絲的家鄉也不再是往日的寧靜的鄉村景象,收割機,打麥機等現代化機械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農業模式,失業和貧困成為困擾農民的最大問題。苔絲一家,作為社會最低層的農民家庭,自然也在其中。當家中的唯一老馬死去,生活的窘迫和內心的愧疚使苔絲不得不與所謂的貴族遠房親戚亞雷攀親,致使她遭受亞雷的奸污;貧窮使苔絲在四處謀生飄蕩的艱難處境中又遭亞雷的糾纏;同樣是因為貧窮,苔絲最終放棄了女性的尊嚴和愛情,在新婚被拋棄后重投亞雷的懷抱,而這忍辱負重違背自己的意愿舉動,使其最終走上不歸路。苔絲的毀滅正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對農業造成沖擊和破壞,由此引發的生態的退化給原本就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更多的不幸和苦難。
苔絲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她無法擺脫男權社會制度的統治和思想禁錮。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男性被視作思想、文化、精神和神的化身,而女性則與身體、自然、物質和地球相關。在小說中,苔絲的生活主要與兩名男性緊密相關—深惡痛絕的亞雷和她所深愛的克萊。雖然二人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差異,但都難逃當時社會的階級偏見,為著各自的私利,從身體和精神上摧殘著苔絲。雖然克萊最終肯原諒苔絲的過往,但這遲來的諒解只能將她進一步推向死亡的深淵。
《德伯家的苔絲》作為哈代偉大的作品之一,作者不遺余力地描述了資本主義工業化擴張掠奪了寧靜的鄉村生活。苔絲這個純潔的鄉村女孩,作者筆下的大自然的化身,內心也曾有著不甘遭受凌辱和壓迫,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夢想,然而在男權主宰的社會,她和工業文明的發展必然會導致生態環境退化一樣,仍然難逃生活的困境,社會的壓迫和雙重道德標準的不公平待遇。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抨擊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諸多不利,但卻在整個小說中體現了期待建立兩性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類社會的愿望。
[1]哈代.德伯家的苔絲.張若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9.
[2]葛銘宇.哈代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想探析.人民論壇,2010,(06).
[3]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絲》——哈代綜合悲劇觀的完美體現.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
[4]張群芳.哈代的自然觀與游苔莎、苔絲的悲劇.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10).
[5]丁世忠.哈代小說倫理思想研究.四川出版集團,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