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嬙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第二中學)
探索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楊德嬙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第二中學)
課堂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是提倡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如何實現教學有效性,是學校、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針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試圖尋找到教學的最佳途徑,開展有效性教學,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初中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300多年前,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如果學生并沒有違背自己的意愿,去學習一門功課,那么他的大腦和心智就不會受到影響,他學習的動力也會根據他的心愿自由的去發展。”他的這一理念,與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異曲同工。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個性,使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的愛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但是每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學生不可能學習的面面俱到,如何保證課堂的講課效果,使課堂效率最大化,筆者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策略。
在20世紀上半葉,歐洲教育學家在借鑒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情況下,提出了有效教學的初步理念,這在全世界的教育各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進入到20世紀,心理學理論快速發展,人們更多的運用心理學來研究社會各方面學科,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有效教學理論在此背景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始得到廣泛的關注。有效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的背景下,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規定的時間、指定的地方,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知識,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通常意義是說,學生在經過教師的課堂指導后,能夠產生學習興趣,獲得知識,能力得到提升,這就是有效教學。反之,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或者學習過后仍然沒有理解課本的知識,并且還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那么,這就是無效教學。
1.養成良好的備課習慣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大家都知道,教師上課之前只有備好課,才能講出一堂精彩的課堂。而以往教師的備課重點經常是教師需要教的內容是什么,恰恰忽視了學生需要學什么?教師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備課的質量會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教師的講課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清楚本節課需要講什么內容,安排什么樣的課程,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其次,教師要保證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強勢的灌輸知識,要通過問題的紐帶作用,把教師和學生聯系起來,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第三,教師要充分的估計課堂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按照事先想好的解決對策,隨機應變,保證對每一個問題能夠妥善解答,不出現任何的紕漏和疏忽。只有通過以上三點的備課方式,才能夠把備課作為前提條件,作為有效教學的基本保障,更加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任務。
2.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擁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環境,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開始。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到過:“教育的真諦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激發起他們的動力”。由此可見,課堂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學的快樂,課堂上,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手勢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保證課堂的氣氛既歡快,又融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言語要溫柔,不能過于強硬,影響學生學習的心情,要保證和學生在平等的關系之中,防止學生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造成學習上的失衡。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有效的活動形式,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例如:在講到初中數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學習到的幾何運算,應用到家庭的實際生活之中,如購買地磚、窗簾,等等,都需要應用到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身體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強大力量,使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融為一體,體現出學習的價值所在。
3.設計良好的言語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前蘇聯大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可以減少學生在腦力上的勞動效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語言對課堂質量的影響十分重要,精心的語言設計,能夠使復雜的課堂變的簡單,能夠使枯燥的課堂變的生動,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去聽課,去探索未知的知識領域,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的狀態,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講到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時候,就可以講解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和國王及大臣關于棋牌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故事講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整堂課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
4.善于運用教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落腳點。課本是教學的中心任務,任何的教學方式都不能偏離這個主體。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本的中心思想,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把核心的、經典的知識總結提煉出來,最終講解給每一名學生。在課本的教學中,要圍繞本節課的核心,根據所學到過的原有知識,把每一節課的內容都穿插起來,形成一個系統,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鞏固原有知識,突出新的知識,提高教學的效率。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初中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課下主動學習的意愿,養成探求知識的良好愿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以最佳的狀態進行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課堂真正有聲有色,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1]汪海潮.探索新課標理念下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華中師范大學,2010.
[2]白璧瑜.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探索.遼寧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