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吉林工業經濟學校)
職校普通話口語教學問題與教學建議解析
◆劉 巖
(吉林工業經濟學校)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職校教學中增加了普通話口語教學專業課,這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依據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模式等的選擇和教材應用,都還沒有構成完善的系統。從口語課的特點進行研究,注重研究口語課的有效方案,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職校 普通話 口語教學 教學建議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話口語交際》(第三版)在實際職校普通話口語教學工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其中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口語教學應用素材的缺點,延伸其優勢,將“普通話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并行,這是多年來各地具有經驗的教學者青睞的一本書,更是此書的一大特色。同時,其又為普通話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創造了新的結構布局。結合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普通話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循序漸進,從而促使學生獲取有效的知識;同時注重提升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結合了傾聽、心理素質訓練以及禮貌語言等口語基本交流能力,注重突出和提升求職面試相關能力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在實際生活和未來求職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問題或是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有效的基礎,促使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和生活。
(一)教學內容脫節
口語交流課堂教學的內容過于脫離學生的生活,沒有實際意義和生活原型。大部分的教師在選擇口語交際內容的過程中選擇遠離學生的生活,更注重有趣性,沒有關注其真實意義和應用性。例如,有些的教師更喜歡以往的案例為口語交際教學的重點,但是學生對于以往的話題并不關注,也不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能力就不太完善。因此,教師可以將課堂變成隨意暢談的環境,讓口語交際變成普通的閑聊,改善學生的學習課堂,同時教師也可以依據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引進學生真實的生活案例和經驗,以此提升學生語言的真實性和完善性。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工作,口語交際一般情況下屬于單向內容,缺少相互性。現階段的口語交際課程有一定的訓練要求和設計。整體的教學工作中都是依據個體、單向進行的,也就是有些問題看似是雙向的溝通,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等,并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彼此交換彼此的建議和觀點,實際上學生的語言并沒有一定的聯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交流。
(三)缺少教學評價系統
在新課標頒布以前,有關口語交際的教學觀念過于傳統。通常情況下,口語交際能力主要是由傾聽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處理能力構成,其是提升個人素養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要從觀念進行改善,教師不能只是語言交際的參與者,需要不斷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轉變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關系。若教師是語言交際的參與者,就忽視了自身在課堂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而導致教師缺少了主導影響力,促使課堂出現無紀律、雜亂無章的情況,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教學觀念過于老舊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語文考試只是注重讀寫,沒有聽說,同時讀寫也是依據筆試進行表現,沒有對于表達能力的評估,只是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課文的能力進行評價,最終也沒有體現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中。這就是說,缺少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系統。
(五)學生自身特點
依據相關的調查分析表明,很多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完善;有一部分學生是啟而不發。也就是說有的學生智力很強,但是不愿意進行表達,有的思維能力較差,表達能力也很差。還有的學生思維過于模式化,說一些不符合發展的話。
(一)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普通話口語課程是一門訓練課程,其理論知識主要是注重指導訓練,以此減少訓練的無目標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這么課程的過程中需要依據理論知識為引導。結合訓練為中心,在不斷訓練發音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口語表達能力和技巧,從而為未來的發展和應用奠定有效的基礎,語音上依據標準的發音音頻和教師引導,將普通話的語音與其它區域的地方話進行對比,之后規范學生的錯誤。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找到其它方言在聲母、韻母上存在的差異性,最后獲取有效的評論。由于學生大部分都源于農村,依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學生最具問題的發音就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在最開始的學習中,學生都不愿意大聲的閱讀,害怕自己不標準的發音會引發其他人的嘲笑,這時教師就可以以自身為案例,不斷的向學生展示錯誤和正確的版本,促使學生一起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音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改正。
(二)課內外有效結合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構成
在課內外有效結合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構成,需要進行多次的實踐和訓練。依據課堂上僅有的四十五分鐘,或是一周兩節課的時間,要想提升學生普通話的能力,改變音樂狀況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教學重點需要放在課堂之外,將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和課外訓練結合到一起,因為教師訓練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的應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以此構建完善的交流平臺,從而在未來工作之后就可以具備完善的、標準的普通話,促使語言表達能力更好的為自我加分。同時,在課堂中實施的訓練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練習與學生課外自己的練習相互融合。這些訓練教師占據非常大的影響力。第二,普通話口語教學的課程與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相結合。第三,課程教學與校內外社團活動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三)結合傳統教學方案和現代教學技術,從而構成新的教學方案
在人們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對于那些可以用眼睛觀察到的事物非常的感興趣,并且可以提升自身的記憶能力、思維以及表達能力等。由此可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現代化的技術,創造視覺性的教學環境,依據視覺為學生輸送有效的信息資源,提升學生的無意識關注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在學習字和詞語發音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多樣化的音像資源,讓學生觀察他們發音的嘴型、傾聽正確的發音,之后跟著讀音反復的月都需。在學習朗誦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多樣化的閱讀資料,結合柔美的因素,讓學生有效的融入到實際閱讀的情境中。在解決學生發音問題之后,可以為學生播放更多優質的電影,讓學生在故事中快樂的發音中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在職校進行的普通話口語教學工作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其教學目標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過于注重普通話口語教學得出認知目標,忽視了普通話口語教學的交流和素質修養;過于注重口語能力的表達能力,而忽視了口語的應對和傾聽能力.在職校進行的普通話口語教學工作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導致實際普通話口語教學工作與現實學生的言行舉止存在脫節的情況,教學工作缺少活力。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構成完善的普通話口語交際能力、優質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還需要依據語文教學的工作更多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實現職校普通話口語教學工作的目標。
[1]丁亭.淺談職校普通話口語教學中的三個“結合”[J].大眾文藝,2011,(17).
[2]龐瑞紅.職業學校口語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3]李玉珍.職業高中普通話口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12.
[4]段亞琳.中職學校普通話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