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友
(甘肅省臨澤縣鴨暖學區張灣小學)
用愛心點燃孩子的希望之火
——學困生心理輔導的個案分析
◆王生友
(甘肅省臨澤縣鴨暖學區張灣小學)
在小學教學中,最令老師們傷神的問題莫過于“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少數學困生。從情感發掘、自信心樹立、愛心的奉獻等多個角度,探究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總結了轉化學困生的對策,證明了教育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愛心 自信心 學困生 轉化
小學生處于生理發育和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階段,情緒的兩極性較為明顯。老師的疏忽或入教育誤區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讓學生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過程。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深入到學生內心,變換角色,體驗學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到學生身上,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縮短教師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強與學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師愛”是激發學生自信的長久動力源泉。
“學困生”盡管是極少數,但頗使教師感到棘手、頭痛,若是處理、教育不當的話,將會對整個班級或學校的教育產生不可小視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更多地關注“學困生”,分析他們的成因,尋找對策,把愛傾注給他們,千方百計采取措施轉化“學困生”。下面,我就從一個個案來談談學困生的轉化。
小新,9歲,三年級男生。
(一)個人基本情況
1.性格特點:內向、懶惰、調皮。
2.課堂表現:上課不認真聽講,開小差,走神。
3.學習情況: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差,經常是班里倒數第一、二名。
4.師生關系:不聽老師教導,有抵觸情緒,能偷懶就偷懶。
5.同學關系:和調皮的同學經常一起追逐吵鬧。
(二)家庭情況
父母在家務農、打工,工作非常忙碌,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他交流溝通。唯一的交流就是問考試成績,一聽說成績不理想,就是一頓責罵,常此以往,他已不愿與父母交流。總之,這是一個缺少愛與溝通的家庭。
通過幾個月的觀察、了解和與小新的交談我發現了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及造成其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存在的心理問題
自卑心理、孤獨心理、叛逆心理。
(二)成因分析
1.內因
(1)他的內向,懶惰,調皮的性格特點易造成其上述心理問題的出現。
(2)他的自我概念差。影響自我概念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評價的高低。他的自我評價明顯低于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我肯定不足,遇到挫折常常自責,生活態度消極、被動。俗話說“人無完人”,一個人應該對自身的缺陷以及無法改變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寬容的態度。而他由于自己的懶散,不求上進,導致別人對他的疏遠時,不加思索地認為,是自己以上無法改變的缺點給自己抹了黑。于是,對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懷。這使他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
2.外因
(1)家庭的影響。父母對小新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考個好成績。但每天忙于生活,平時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也沒有時間陪孩子一起游戲、娛樂,當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常為其學習成績差而責罵他。這些都使他感到孤獨、壓抑、自卑。
(2)教師的批評。由于他經常作業拖拉,幾乎每門功課都如此,學習成績差,而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老師對他的批評、斥責多于贊揚,這使其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
(3)同學的排斥。小新學習成績差,很多同學不愿意與他一起玩,有些孩子又會欺負他的老實,善良。
(一)勸父母降低要求,增加與孩子的溝通,給予家庭的溫暖與關愛
通過家訪、家長會或電話談話,我多次與小新的父母親取得聯系,把小新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性格、交往狀況、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分析給家長,建議他們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給孩子減壓,循序漸進,還給孩子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同時多給孩子一點關愛,多與孩子溝通,少批評多鼓勵,讓孩子體會到充滿愛的家庭環境。
(二)給予愛和寬容,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最近一次數學課上,他說練習冊忘在家里了,我猜到他是沒做好,故意撒謊,偽裝一下。我沒有當堂點穿他,而是課后請他從書包里找出來做好,并對他說,老師原諒你一次,下次不許這樣羅。課間,我會有意無意地走到他的座位旁邊,跟他閑談,詢問他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適時的給予他精神上的鼓勵和生活上的幫助。
(三)激勵教育,喚起學習的信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自信與自卑的累加效應。愈是自信,愈會成功,愈成功愈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愈是自卑,愈是不能自拔。可見,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一個應該引起教育機構重視的問題。
在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個體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過自我激勵,才能真正達到自我的成長,只有發揮他個體的力量,他才能真正認可自我,充分展示自我,從而走出自卑自閉,樹立健康的學習和交往心理。
(四)促進同學對他的關心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在培養小新學習和交住的自信心方面,還注意發揮集體和伙伴的作用,通過同學的關心和幫助,讓小新在集體中找回自信,走出封閉的自我,學會學習和交住。
在班級里,為小欣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讓同學們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團結、互助,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引導他多參加課外活動,上課適當讓他回答一些問題,幫助他恢復對自己的信心,感受學習的樂趣。善于“發掘”小新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讓同學逐漸認可他和接受他。同時,我還在班上成立了“手拉手”聯誼學習小組,讓優生和他交朋友,讓他當小組長。在班會,隊會上抓住恰當時機,讓他在同學們中多開口說話,讓同學們更關注他,喜歡他,使他領略到生活在集體中和同學交往的樂趣。當然,小新這種自卑壓抑心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轉化,要耐心地引導,使他自然地從自我走向群體。
1.成效。通過一個學期的心理輔導后,小新的交往自信心明顯提高了,家長反映他不再孤僻了,能主動和父母談學習上的事,有一定的自覺性。在校內,能和老師進行交流,有了一些好朋友,平時也能主動去幫助同學。因為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樹立了自信心,學習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
2.啟示。學困生的心理輔導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行為最容易出現反彈現象。因此,對學困生的心理輔導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用愛心溫暖良心、用誠心換取真心、用平等心激活信心、用耐心鑄就恒心。
[1]孫少紅.以愛之名 珍愛之福——我的教育故事[J].教育家,2015,(03).
[2]涂云峰.我的教育人生“三部曲”[J].科學咨詢,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