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寧
(陜西省楊凌區第二初級中學)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分析
◆胡寧寧
(陜西省楊凌區第二初級中學)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進行分析。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關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要求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轉變評價機制。
數學學困生 成因 策略
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后,所有的小學畢業生都無條件地升入初中學習。這不僅使初中學生的數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學生之間的差異擴大,特別是數學學科上的差距,導致進入初中后數學學困生的增多。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共有36個教學班,學生大部分都來自農村。近年來,農村擇校之風甚行,許多優秀的學生都轉到城里學校,致使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科基礎越來越差。根據我校近5年的統計結果表明:每年的小學優秀畢業生中90%以上都轉學到城里,教育對象已成為以學困生為主的集體。學生從初一開始,數學成績就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據調查,此現象在各個農村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經成為農村學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障礙。因此,在新課程下如何尋求科學的對策,有效幫助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初中數學教師不能回避的重大研究課題。
數學學困生即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一般指在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里品德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沒有得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與同齡的其他學生相比有明顯的困難,在學習心里上有一定的障礙,需要給予特殊的照顧和關愛。
初中數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改變下,可能會增加學困生。新課程在學習方法上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
通過對我校大量數學學困生的問卷調查、座談討論、家訪等形式的了解,發現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較多,其中有來自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教師、社會等方面的原因。
1.內因
指學生自身的原因,它是數學學困生的主要原因。表現:(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2)缺乏學習的主動性;(3)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4)缺乏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外因
外因是數學學困生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表現:(1)家庭方面。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子女。農村初中生的家長素質相對城鎮初中普遍較低,不能很好地配合學校進行教育。(2)教師方面。數學教師的素質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起著決定作用。產生數學學困生的原因從數學教師因素分析,大致表現為以下方面:教學水平低,上課刻板無趣,無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學態度不端正,經常歧視學困生,致使學生討厭老師,甚至厭惡數學課;教材把握不準,教學能力不強,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在教學內容安排、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方面很少考慮學困生的情況,使他們常常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3)社會方面。中學生世界觀正在形成,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干擾,如電子游戲室、網吧、錄像廳等。另外,社會中有極少數一部分人沒讀幾天書,卻靠錢權關系或機遇掙得大錢;相反一些大學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這使一些學生認為讀書無用,只想混日子,沉迷電子游戲、網吧等,從而真正成為數學學困生。
針對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的病癥,借鑒專家學者和其他老師成功的經驗,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1.更新教育理念,優先面向學困生
要實現數學教育教學的目標,數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優先面向學困生,以此來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對于學困生要從初一入學抓起;教師上課,起點是學困生,重點也是學困生;課堂提問、板演也應是學困生;作業檢查、輔導和批改都要以學困生優先。
2.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是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二是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三是合理布置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內容,引起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力發展。四是轉變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實踐中發現,有些學困生雖然學習數學也有積極性,并且他們并不比其他學生少下功夫,但是他們的數學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待這樣的學困生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應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掌握基本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后及時復習,認真完成作業。
4.轉變評價機制,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賞識。對學困生不僅要重視結果性評價,更要重視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因人而異,捕捉其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實踐表明:教師教學中體現個性差異,客觀地評價學生,有利于學困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同時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學會欣賞別人,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勇于實踐,大膽嘗試,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全面提高農村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1]吳慶思.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與轉化.學生之友,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