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珍
(溫州市第二十中學)
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打造有效英語課堂
◆董海珍
(溫州市第二十中學)
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以學定教,通過助學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從對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有效手段——助學案,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輔助手段——課堂學生即時評價進行闡述。
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 助學案 即時評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毙滦蝿輰鹘y英語課堂教學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英語課堂教學只有提高課堂的效率,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以助學案為載體,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即時評價方案。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首先,教師要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貫穿英語教學全過程;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它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是一個有利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教學流程。
助學案與傳統的教案不同,是服務于學生,是以生為本,以方便“學”為出發點的。具體包括以下三個大的環節:
1.學習目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交給學生明確、恰當的學習目標,同時在助學案中指明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感覺到只要盡力就可為,從而大面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讓優生更優,差生成績得到提高,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2.學習過程。設計者要立足課本,不能太難,讓大多數學生只要認真看了課本就會做。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并注明由哪些層次的學生完成。特別說明的是教師要精選一些中考真題,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接觸中考,了解中考。
3.學后反思或疑問。學生學完一課之后,應該有一些體會和感受,自己會了的,懂了的,不很明白的,都可以寫在這個部分,便于復習提高。
Go for it八下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篇文章難度大,有些句子學生不容易理解。如何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又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筆者先發助學案,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合作調查為切入點,各小組合作調查。
Team 1&2:Middle School Studentsafter-school activitiesin a Week.
Team 3&4:Survey of Students’ Pressure in our class.
Team 5&6:Why do students have so much pressure?
根據Team 1&2在課堂上對調查活動的反饋,學生普遍反應學習很辛苦,每天早起晚睡,作業量大,很少有after-school activities,Team 3&4圍繞著pressure主題,調查學生的壓力,產生的緣由及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學生能理性的分析壓力的來源:competition from students,complaint from parents and pressure from teacher,最終總結出來自于社會壓力。至于負面影響,小組組員歸納了很多(unpleasant,upset,anxious,disappointed,dislike study…)通過小組合作調查的反饋,學生對文章提到的The Taylors例子,能更形象,更具體的引起他們的共鳴,也拉近了學生和閱讀材料的距離。至于如何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學生討論就更激烈了,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借助助學案,以學定教,學生的收獲頗多,而我的感觸也不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踴躍地參與,積極地完成調查,學會交流與合作,培養了協作能力;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不再覺得閱讀課是枯燥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教育活動過程中,評價者對于評價對象的具體表現所做的即時的表揚或批評?!彼ǔEc教學活動過程相結合。因此,評價也要發生改變。評價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主體,從“重教”轉向“重學”;評價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
新課標指出,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我認為,英語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區別優生和差生,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以便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當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時候,當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時候,教學才具有真正的意義,教學才是真正的“回家”,課堂才正在做到有效和高效。只要我們教師能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就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打下較為扎實的基礎,為未來終生學習做充分的準備。
[1]蔡林森.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3]常汝吉.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