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元
(武威第三中學)
高一語文教學問題與教學方式解析
◆魏武元
(武威第三中學)
針對高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問題,對其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通過解析,可以了解到影響高一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問題,并希望以此提升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質量。
高一 語文教學 問題 教學方式
在高一階段,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對于學生的語言邏輯運用以及知識積累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不高、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等,嚴重制約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學人員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從多角度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一)教學方式單一
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在語文教學中依然只運用單一的“灌輸型”教學方式,長此以往,教師一直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會降低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從而對高一階段的語文教學質量造成影響。雖然也有一些教師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已經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了合作性等其他教學方式,但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從根本上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改變。
(二)現代化教學運用不準確
受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課堂中逐漸得以應用,合理對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運用,也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但是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深入的認識到現代化教學設備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導致其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時,只是為了體現華麗的課堂以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結合教學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最后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從而影響高一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學主體缺失
在開展高一階段的語文教學時,部分教師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沒有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灌輸性的教學,學生只需要被動的接受知識即可,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升,也會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影響。
(一)創新教學方法,體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務必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影響頗深,在教學中沒有認識到創新教學方法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要將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體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掌握教學本質,以學生為主開展教學,全面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必修一《荊軻刺秦王》一課的教學時,傳統模式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帶領學生翻譯這篇文言文,而學生只是負責記錄即可,但是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也會有所下降。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教師務必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之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本課每一段的釋義,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將自己做討論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只需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補充。這樣一來,語文課堂教學既體現了多樣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對語文必修一中的《包身工》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讀,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隨后教師在通過網絡搜集當時“包身工”泛濫的年代,可以運用視頻、圖片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包身工的無奈,進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主動地去探求課文中的奧秘,善于發現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可以在課前預習時以及教學過程中,而教師則要全面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在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挑選出有價值的進行探討。例如,教師在進行必修一《紀念劉和珍君》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針對課文中魯迅描寫的劉和珍提出自己的疑問,隨后教師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再對課文進行研究,分析魯迅筆下的劉和珍以及魯迅先生對于劉和珍的懷念之情,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對課文加深印象,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針對高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人員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以此才能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根本上加強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思維與創新能力的不斷發展。
[1]彭玉華.基于“問題教學”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進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01):39-42.
[2]馬月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2,(30):356.
[3]胡淑芬.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思考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