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正霞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
◆鐘正霞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應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作文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緊密聯合,讓學生能夠將讀寫融合貫通,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簡要闡述了幾種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希望對讀寫結合教學提供參考。
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策略研究 教學效果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好像蜂蜜采花,好像生命,讀與寫相輔相成,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要想把讀與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必須根據教材特點找準契機,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練筆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從生活經驗積中累寫作素材,提高對生活材料的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在促進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教師容易存在讀寫分離、機械練寫、只讀不寫、光說不寫、無點結合的教學誤區,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就要明確這些誤區。讀寫分離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偏重引導學生去探究文本本身,而忽略了對寫作方法的滲透;機械的讀寫結合過程中,教師過分強調形式,認為讀寫之間的各個要素相互對應,不用什么就要寫什么,缺乏了對學生閱讀方法及表達方法的指導;只讀不寫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書讀得多了自然就能寫了”的誤區,卻忽略了讀與寫之間還有表達方法的重要環節。默寫是指某一環節,教師讓學生口頭說,卻沒有安排給學生寫作的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往往停留在片斷性的跳躍上,無法系統地連成整體,形成規范的、符合邏輯的書面表達;無點結合,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時,沒有把握恰當的讀寫結合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實際,沒有考慮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而強行將讀寫進行結合,失去了讀寫結合本身教學的意義。只有明確了這些教學誤區,教師才能夠更好地選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切入點,加強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深入研究。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思維方式的特點等設計符合實際的讀寫教學策略。例如,在學習《普羅米修斯》這節課時,教師如果用“被鎖在懸崖上的普羅米修斯,每天抬頭往上看,只能看到什么?”“往下看,又能看到什么?”“雙眼注視前方,只能看到什么?”這種一個個的提問方法,學生就只能在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下進行想象和表達,但這種想象是斷斷續續的、雜亂無章的,對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邏輯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提問之初,就將所有的問題拋給學生,如“被鎖在懸崖上的普羅米修斯,他白天里、黑夜下、烈日炎炎下,狂風暴雨里、漫天飛雪中都能干些什么?在只有頭不能動的情況下,他抬頭能看見什么?低頭能看見什么?雙眼注視前方又能看到什么?請同學們進行想象并組織語言,將你能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這種完整的提問教學方法,能夠啟發學生進行整體想象,完整地將這一畫面描述出來,那樣,無論是課堂的效果,還是學生的表達,都將會提高不止一個層次。
拓展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為了使學生寫好作文、學好語文,更重要的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體現,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成為引領人生,成就未來的理念。教師要從閱讀形式、閱讀內容、閱讀時間、閱讀空間、閱讀參與者等各個環節對小學語文的閱讀進行擴展。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閱讀課和閱讀實踐課,達到拓展學生閱讀的目的。開展閱讀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圖書推薦環節,向學生推薦故事性較強、符合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然后要適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詞,其后讓學生根據閱讀體驗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利用表演、評比、書面、口頭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檢驗學生對書本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主題性的閱讀課堂,讓學生觀看相關的影片,然后寫讀后感;表演經典故事、模擬主人公寫信的方法來拓展學生的閱讀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思辨能力等。例如,學習《神筆馬良》這節課時,可以進行動畫片實踐閱讀課程,讓學生通過模擬馬良書寫內心變化,改變故事細節,重新創造結尾等方法來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感官參與、多樣化訓練、多形式評價等教學方法。多感官參與是指在閱讀寫作的過程中,教師盡可能讓學生眼看、耳聽、鼻聞、手做、口說,五官一齊動,使學生對事物產生直接的具體的認識,激發學生寫作。多樣化訓練是指將作文訓練的方法從指令性的單一教學模式改變為多課時、多渠道、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可以采用童話、故事、動畫片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這些五顏六色、十分悅目的花朵都是什么味道的?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改編,如果有一個孩子跟主人公一樣說了實話,那么故事的結尾會怎么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故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另外,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結合生活進行訓練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學生每天生活在一個一個的事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義的鏡頭,能夠更好地為寫作積累素材,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效果。如學習《花的勇氣》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通過從生活實際、新聞中獲取素材,組織語言,進行自己覺得“有勇氣”的事情。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研究,是一項艱巨而重大的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研究的步伐從未停止。本文通過對讀寫教學的策略研究,提出了教師還應該從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出發,在關注學生表達、增強拓展閱讀、豐富寫作素材、設計等多種角度探究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希望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把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作為目標,積極探索有效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馬式先,呂淑香.看似尋常最奇駿,成如容易卻艱辛——例談名師閱讀教學中“寫”的藝術[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135-137.
[2]姚恩銘,黎錦溪.以讀促寫——淺談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2016,(03):113-116.
[3]董裴斐,孫薇.靈活、創新、貼近生活——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設計點滴探討與研究[J].小學教學,2015,(09):2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