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
(山東省濟寧市實驗中學)
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理論研究
◆張英華
(山東省濟寧市實驗中學)
在班級授課制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論學生英語學習程度如何,教師都只會按照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內化能力好的學生“吃不飽”,內化能力差的學生“吃不了”,教師盡管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教學質量仍差強人意。為了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對英語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
高中英語 分層教學 基本模式
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我國一般采取班級授課制,這就造成一位教師需要應對數十個學生的局面,在這種情景下,教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做到有針對性地一一指導。尤其是高三,面臨高考的壓力,有些教師為了升學率,為了能使學生考取好成績,他們往往會對成績優異的學習給予充分的關注,隨之就忽視了英語困難生,這就使得在高三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極大的斷層,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教師的重點指導下,成績愈加優異,英語困難生在教師的忽視下,成績愈加差,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喪失,這就使得英語教學質量逐漸下降。為了轉變這一局面,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分層教學,以此實現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學生進行深入地觀察、分析,從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愛好、英語內化能力等個體差異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將其分成不同的等級,并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層級進行分層,針對不同等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對其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學,以此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只是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并不是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分層,因此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人格尊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此同時,分層教學也不同于傳統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劃分的“快慢班”,分層教學主要是對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進行分層,而不是分班教學。下面,我將對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進行詳細論述。
在春秋戰國時期,教育教學得到有效發展,我國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主張。孔子支持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學習成績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學活動。在這一教學主張的影響下,分層教學成為有效調和班級授課制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的重要方式。除了我國自古有之的教學觀念支持之外,國外的一些教育家、心理學家對教學活動開展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將屬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的學習理論。他的學習理論中明確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欠缺,而是由于沒有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布魯姆研究中的“沒有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對學生采取同一標準下的統一內容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甚至是學習成果被束之高閣,沒有真正地被作為教學因素來進行考慮,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成為機械化的流水線活動,學生的學習成為量化條件下的機械活動。教師“合理的幫助”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不同學習程度、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條件”,使其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學生的持續的、健康的發展”。因此,在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嚴格遵循新課程的要求,將其作為開展分層教學的前提。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時候,需要從以下三條出發:
第一,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在其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學生不僅在英語認知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在英語新知內化,知識系統重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的這些差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不同的障礙。
第二,每一個學生都有將英語學好的愿望,這就需要教師在滿足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讓他們在自主性地英語學習中揚長避短,逐步彌補自身的不足。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要在學生實際的英語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為學生構建起符合其自身英語發展的知識結構。
第三,課堂教學環境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主場所,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英語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為了適應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教師需要真正地將學生作為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些符合其自身的發展的教學環境,而不是讓所有的學生在統一的單調的教學環境下進行統一學習。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英語分層教學并不是對學生進行分班教學,需要在原班級的基礎上,對英語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在開展分層活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意愿,采取自主自愿的方式來實現公平分層。分層的結果只是適用于某一段時期,由于在分層之后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會隨著近段時間的學習而出現上升或者下降等情況,所以教師的英語分層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動態分層,準確把握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與此同時,分層教學也不僅僅是在對學生自身進行分層,還要對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對于英語內化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遵循“重基礎、低起步、低要求、拉著走”的原則,對內化能力中等的學生采取“重基礎、有變化、多練習、引著走”的原則,對內化能力的好的學生采取“重基礎、多發展、促能力、放手走”的原則。在這些原則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分層
在高三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入學成績和高一、高二主要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綜合學生的英語學習日常表現,對學生按照1∶3∶1的比例進行分層,最終分為A、B、C三層。分層的結果也要隨著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表現進行變動。
2.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不同分層情況,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將教學目標分為發展目標、中層目標、基礎目標。A等級的學生要對應發展目標,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對聽說讀寫等內容進行靈活運用,且錯誤率保證在20%以內;B等級的學生要對應中層目標,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聽說讀寫內容進行靈活運用,錯誤率保證在40%以內;C等級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即可。
3.分層講授
在進行基礎知識講授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將要講授的內容進行分層,讓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各得其所。在進行英語講解的時候,針對A等級的學生,教師既要對教材中的單詞進行講解,還要將其進行擴展,將其近義詞、反義詞與與之相關的俚語等進行講解,以此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于B等級的學生,教師只需要將基礎的單詞教給他們,并引導他們進行組詞、造句。C等級的學生只需要將講授的單詞記住即可,不需要有太嚴格的要求。
以上只是在對英語分層教學進行理論方面的研究,其能否真正地在英語教學中取得有效的成果,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驗證。
[1]李紅.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證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尹倩.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