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亞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左家塢鎮夏莊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錢海亞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左家塢鎮夏莊中心小學)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育應該實施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策略,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緩解師生關系,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而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是有效解決學生個體差異的一種高效教學手段,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對待和應用,在課堂上發揮其實際作用。
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個體差異
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在小學數學教育面前要實現人人平等的學習,使每個人在學習數學上都有自己的方法和途徑,達到共同的學會知識和學會學習的目標。然而,每個學生個體之間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這一特征,教師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例如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儲備以及個性特點等多方面表現出來的不同進行有計劃、有區別的進行教學的活動,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學理論的有效實施,有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我就在以下幾個方面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現代教育越來越提倡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和人之間在個性、思維、生活環境、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都表現出差異性。個體的差異體現在學生身上不僅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本身存在的也有在后期的學習生活中逐漸演化形成和發展的。面對學生在不同方面體現出的差異,教師要有研究的對其進行悉心引導,例如在個性差異方面,有的學生個性開朗,善于與他人交流,而有的學生個性謹慎,不愿意與他人多說話,面對這兩種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教師要有區別進行教學指導,對待外向的學生教師可以較為直接的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指出其在學習中存在的不當之處,而對待內向的學生教師則應該婉轉的對其學習進行指導教育。在對待個性差異的態度方面,我建議小學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正常的,是美好的,正因為有了差異的存在,班級生活才更表現出活力和生機,因為有了差異的存在,一個教學問題才能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答案,教師事業以及人類社會才會展現住生機勃勃的活力,因此,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在各個方面表現出的個體差異,并針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引導教學,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對待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覺得他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異就對其犯的小錯誤置之不理、聽之任之,而對待學習成績稍差,上課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學生就對其偶爾取得優異成績產生質疑,忽視其在其他方面的優異表現。正確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是發現學生的長處而后優點,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優勢加以引導。
1.教學目標分層設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和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目的和歸宿,在教學環節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它的設定控制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進行。課程標準中曾經指出:要是每個不同的學生個體完成對數學的不同的發展目標。因此,在教學目標中進行分層設定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建議將教學目標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劃分等級和層次,將書中的整體目標劃分為基本教學目標、中級教學目標和高級教學目標三個層次,在課前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翻閱教材,查看資料,整理信息,整合教學內容,界定教學目標等多項工作,再者是教師除了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嚴謹充分的分析和整理外,還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特點進行充分準確的了解,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制定出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教學過程中,將基本教學目標設定為把三角形轉化拼接成平行四邊形,掌握記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中級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到過程和原理,并且能夠熟練運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高級教學目標設定為嘗試用其他方法推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或者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到多角形的面積公式。
2.教學過程分層指導
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知識的疏通和引導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那么學生是如何通過聽課獲取學習知識的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教學方法引導,對待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引導,這個不同體現在教學中就稱之為叫做教學過程的分層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可以將學生進行宏觀分類,分兩類,一類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待這類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將課本上較為抽象的數學題轉化為與生活較為接近的感性材料展現給學生,使學生逐步建立學習數學的興趣,找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映射,建立學習數學的動力,循序漸進的學習數學知識,對數學知識達到掌握和應用的目的;另一類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待這類學生教師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而是更直接的對這類學生提出學習目的要求,適當施加壓力,促進學生更高效的利用學習時間,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例如在課堂教學的提問問題環節,教師可以先拋出幾個相對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思考回答,引導他們對問題做出正確的解答,然后,再將問題展開,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時給優等生準備的,在發揮優等生優勢的同時啟發整個班級學生的思考,達到對本節課知識點的認識和掌握。
3.鞏固練習分層布置
數學練習在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就像一塊磨刀石,將學生的學習數學之劍磨得越來越鋒利。由此可見數學練習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對待數學作業布置中的分層設置,力圖在數學練習環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練習習慣,提高學生成績。那么,數學教師在作業布置中應該如何注意對作業進行分層處理呢?其一,根據教學目標分層環節中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分為幾個練習層次,基本知識掌握層次、鍛煉提升層次和數學知識拓展學習層次,然后按照教學目標的不同將課后習題也同樣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將三種層次的題目分發給對應的學習小組進行完成,第一層次的學生只需完成基本知識練習題就算完成學習目標,而第二層次的學生在會做(不一定完全做完,會做就可以)第一層次的基礎上還要完成鍛煉提升層次的練習題才算完成學習目標,最高層次的學生在會做(不一定完全做完,會做就可以)第一、二層次練習題的基礎上要盡量完成數學知識拓展層次的練習題目。通過以上將數學練習分層處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既減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負擔,又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效的利用了學習時間。除了以上方法,教師還可以采用更省力的作業布置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將課后習題設定為必做題和選做題,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性的做難度較大的題目來展現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自信心。一堂完整的數學課教學過程包括教學引入、新授知識、教學互動、教學小結、課后練習等環節,教師應該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不僅是學科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迪者,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方法成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雷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法實施策略淺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