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摘 要:高中學生學習數學,除了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做到學習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因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樹立創新意識,通過創新課堂形式、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培養;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74-01
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在倡導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的今天,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數學教學十分必要。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樹立創新意識,把創新理念融入教學中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發展深刻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責無旁貸。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意識和理念,同時,將創新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深度挖掘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按照新課程標準,創新課堂形式
新的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即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數學教學就是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究能力。這種數學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心理由壓抑轉向興奮,思維變得活躍,有比較充分的表現機會。這樣,數學學習的真正目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就得取了落實。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創新氛圍
1、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
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流的教師不是好的教師。成功的教育不是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愛”學生。教學時要采用和藹可親的語言,如:“誰來幫幫他”“講得好”“講得不錯”“棒極了”等語言來調動情感,建立師生互敬互愛的和諧氣氛。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給予熱烈的期望,并且讓學生感到這種期望,進而使學生為實現這種期望而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肯定和贊美的態度對待學生,要善于發現并培養學生的特長,對學生已經取得或正在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的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2、激發學生創新的愿望
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想、大膽地說、積極地問,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錯誤和不遵守紀律的情況,也不要馬上批評,要注意寬容引導。如在學“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時,我首先讓學生嘗試操作:“同學們想辦法,將手中圓柱的側面展開,看看成了什么圖形?”我隨之下去巡視,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按照書上的方法沿著圓柱的一條母線展開,得到了一個矩形。對此,我大聲地鼓勵學生不要迷信課本,要積極開拓、大膽創新。話音剛落,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展開的怎么是一個正方形呢?”我緊接著提問:“這位同學問題提得好,那么什么樣的圓柱體展開才能得到一個正方形呢?這時,學生的思維已非常活躍,積極討論,紛紛舉手,把學習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最后得出結論: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高。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奠定創新思維的基石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思,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開拓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思考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想。教師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總之,只有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發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善于引導,有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會得到長足發展。只有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能領導和把握科技發展的潮流。作為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