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不少學生“談文色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作文興趣造成的。學生若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非常注重練筆寫作,“作文難”的問題就可以找到解決的突破口。那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興趣;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71-02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我們的習作指導首先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 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活化生活積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傾吐欲望。激活學生腦中豐富的,沉睡著的生活積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讓他們在獨立自主地進行觀察、構思、擬稿、自改、互改的過程中,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一、適時鼓勵 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創造精神的源泉,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如何激發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呢?我一般是對學生進行適時鼓勵,比如對學生寫話的評價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贊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盡量找出他們的優點,予以鼓勵,及時表揚。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先是學生自評,再是同桌互評,找出錯別字和語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寫得好的地方,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然后再交給老師評改。為了鼓勵學生,我采用了積分制,完成一篇寫話或者一篇日記的記一分,寫得好的再加一分,一周公布一次,對積分高的進行獎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我在寫日記或寫話作業后經常用到這樣的評語:“從你寫的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師很欣賞你寫花的顏色的那一段,如果在最后寫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這將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二、加強閱讀,重視積累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讀書對寫作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為此,我要求學生堅持天天讀書,讀語文書、同步作文、讀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不論是學習課文,還是讀課外書、做課外練習,遇到優美的字詞都要讓學生畫下來,并抄到專用的“采蜜本”上。老師要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那些詞是好詞,這些詞要怎么用。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必定有進步。如在學習《北京亮起來了》時,積累詞語:夜幕降臨、華燈高照、金碧輝煌、燈光閃爍、銀光閃閃、光彩奪目、絢麗多彩、煥然一新等詞語。我同時還采用“背誦法”,在課文中如果學到一些含有常用重點詞的句子,就要求學生能熟讀成誦,培養語感,學生即便不能準確描述詞語意思,但是能通過語感正確使用,這就達到了運用句子的目的了。
三、重視說話訓練
除了課堂上進行說話訓練外,利用早讀、午讀時間、專題課,對學生進行訓練,早讀時間除了教師必須講的事情外,其余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說自己看課外書有何收獲,說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聞……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及格在班上講。對那些膽子小的同學,先讓他們在自己座位上講,逐漸到講臺向大家講。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努力尋找他們成功的地方,熱情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積極的氛圍,使學生從不敢說——能說——樂說——會說,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都得到了鍛煉,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四、品嘗成功喜悅
小學生喜歡表現自我,容易從成功中品嘗到勞動的樂趣。根據這一特點,教師要多動腦筋,積極創造條件,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
(1)制定難度適中的目標。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在擬定作文題目時,要因人而異,分層制定難度適中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米可炊”,有話可說。鼓勵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好的習作能力,能夠“摘到果子”。樹立寫作的信心,發揮自己的特長,人人都能成功。
(2)鼓勵學生積極投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發表時,那種嘗到成功后的喜悅心情是無法言喻的。因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稿,當然這“投稿”形式是靈活的,可以參與征文活動、參加作文競賽、網上發表;也可參加班級自編的作文報、班級作文選、校園作文展……讓每篇作文都能發表,每位同學都嘗到成功的喜悅。這學期來,我所執教的班級共出版作文集15本,課前課后總看見他們捧著這些作文集津津有味地看著,當看到自己的作文時,那開心、自豪、幸福都綻放在臉上。
五、優化評改方式
1、互相交流、學習
評改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認識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并改正。作文應該更多的放手讓學生去互相交流、探究、學習,培養自改能力。因而在學生初稿完成后,組織學生欣賞其中的優秀作文,讓學生評議作文的優缺點,可以從詞語、句子及篇章結構等方面說說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好的意見?學習別人的作文后,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相互評改,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評評你認為好的地方,談談不足之處后,針對自己作文中的問題,在自己的稿紙上修改。還可以把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組或班上朗讀,相互借鑒,閱讀修改,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流暢多了。這樣的活動既輕松又愉快,即讓學生感興趣又提高作文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2、多鼓勵,少批評
閱讀批改“好作文”老師固然開心,然而不少學生的作文是不盡人意的,有的簡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對于這些作文你怎么辦呢?是找到學生大聲呵斥一頓,埋怨幾句,或是叫學生來循循善誘呢?其實如果你仔細品嘗學生的習作,不然發現其中有很多優秀的地方,或是一個優秀句子,或是一個好詞……教師應該做學生習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既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所以,既使給學生指出缺點,也是先肯定學生的優點,爾后以委婉、熱情期待的方式指出,盡量發現他們的優點,決不吝惜對學生的贊美。
六、豐富題材形式
就題材方面講單純劃一的命題化的作文最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因為它缺少人文關懷,局限了學生的想象力,缺乏新鮮感,不能激起學生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我們要結合課文內容,適時地續寫作文、擴寫作文、想象作文、童話作文等多種形式,只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任意發揮的空間,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同時在生活中鼓勵學生為班級編寫班歌歌詞,為老師譜寫美麗的贊歌等等,針對班級或校園里的好人好事,鼓勵學生寫一寫表揚稿;針對校園里亂扔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可寫一則倡議書;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把生活中存在,但遠離身邊的人、事、景、物通過錄像得以直觀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進行習作。如此多樣的作文便會時刻讓學生充滿新鮮感。
總之,教師讓學生平時多閱讀、多動手、動腦,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留心觀察,積累詞句,堅持寫日記,品嘗成功,優化評改,豐富題材,讓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愛上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