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麗偉 張 超 邢鳳梅 張 田 邵 通 張 盼 汪鳳蘭 安紫薇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
老年人腦卒中后居家不出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價
景麗偉張超邢鳳梅張田邵通張盼汪鳳蘭安紫薇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討腦卒中患者合并居家不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狀況。方法對唐山市四家三甲醫院腦卒中康復出院時間大于6個月的患者,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狀況調查表評價其一般狀況、合并居家不出情況,功能獨立性測評量表(FIM)評價其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結果研究對象高達28.4%的患者合并居家不出,與非居家不出者比較,日常生活能力低下(P<0.05)。結論腦卒中康復出院后患者常合并居家不出,該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影響了該人群晚年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居家不出;腦卒中;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作者:景麗偉(1980-),女,在讀博士,講師,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病及社區保健研究。
腦卒中后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獨立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是評價老年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如受損將影響其健康相關生命質量〔1~3〕。居家不出指個體無醫學上描述的外出禁忌,每周外出次數≤1次(外出指有目的走出家門,且與外界人員進行溝通的活動,包括被幫助的外出)〔4〕,本課題組前期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北方老年人居家不出發生率高達18.8%〔5〕,但未針對具體疾病。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從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抽樣方法調查唐山市四所三甲醫院康復科和神經內科腦卒中出院患者218例。納入標準:①60歲以上城市社區老年人;②腦卒中患者:均符合 1995 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和臨床癥狀確診;③康復出院6個月以上;④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得分≥20分,無溝通障礙和其他嚴重軀體疾病;⑤自愿參與者(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⑥所有研究對象要求滿足上述全部條件。排除標準:MMSE得分<19分,已發生臥床、癡呆者〔6〕。
1.2方法由醫院協助電話聯系被調查者并征得同意。調查者為課題組研究生,調查員向被調查者講明目的和要求后,以提問和回答的形式填寫問卷。填寫完成后立即對調查內容進行核實回收,回收率100%。
1.3調查內容
1.3.1一般狀況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對象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收入、生活習慣等。
1.3.2合并居家不出情況由康復科醫生根據患者外出情況進行界定:受訪者有目的走出家門,且與外界人員進行溝通的活動,包括被幫助的外出;排除因倒垃圾的外出、到院子、門口包括樓道口張望的外出;結合診斷標準〔7〕:每周外出小于1次,持續時間大于6個月進行判斷。
1.3.3ADL情況采用功能獨立性測評量表〔8〕(FIM)對所有入選對象進行ADL評價。FIM包括自理活動、排泄、移動、行走、交流和社會認知等項目,量表總分最高為126分,最低為18分。從重度照顧到自理分6個階段:18~35分、36~53分、54~71分、72~89分、90~107分、108~126分。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U檢驗。
2結果
2.1一般狀況符合標準的研究對象218人,男115人(52.75%),女103人(47.25%);平均年齡男性(70.89±7.46)歲,女性(69.23±6.46)歲。218名研究對象中,有62人(28.4%)發生居家不出。
2.2非居家不出者與居家不出者功能獨立性比較發生居家不出者與未發生居家不出者比較,功能獨立性下降,居家不出者需要不同程度幫助的人數比例高于非居家不出者(P<0.05),見表1。
2.3ADL狀況腦卒中康復出院后發生居家不出者與未發生居家不出者相比,ADL各維度均較差,見表2。

表1 非居家不出者與居家不出者功能獨立性比較〔n(%),n=218〕
與非居家不出組比較:1)P<0.01

表2 非居家不出者與居家不出者ADL
與非居家不出者比較:1)P<0.01
3討論
居家不出是導致老年人臥床和癡呆的公認的危險因素。腦卒中發生后,患者經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功能恢復到一定程度后,大多選擇回到社區中繼續治療和康復訓練,但常因身體活動困難、身體殘障羞于見人、不想出去、沒有家人幫助出不去、語言交流困難等而導致居家不出的發生〔9〕。
ADL是患者保持獨立性的重要能力,Cohen-Mansfield等〔10〕報道了居家不出與否在ADL能力上存在差異,居家不出者ADL能力較低,研究認為腦卒中后居家不出者功能獨立性程度以及ADL水平最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同時還發現腦卒中合并居家不出后,日常生活需要不同協助的比例高達50%,而腦卒中非居家不出者只有3%,這可能與我國社區健康照護現狀有關。腦卒中患者回歸社區后未在居家不出方面得到良好的健康照顧或指導,引起心身活動量降低及失用綜合征,導致日常生活范圍極度縮小,最終形成居家不出,甚至臥床和癡呆的發生,嚴重影響該人群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4
1陰文麗,薛軍,吳迪,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8):3329-31.
2宋愛芹,郭立燕,梁亞軍,等.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評定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12):17-20.
3時華偉,宋愛芹,郭立燕,等.2011年濟寧市城區部分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J〕.預防醫學論壇,2012;18(3):203-5.
4宋愛芹,郭立燕,梁亞軍,等.農村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測評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5):451-3.
5邢鳳梅,姚三巧.國外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68-9.
6景麗偉,張超,邢鳳梅,等.自我效能干預對社區居家不出老年人心理、外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18):3000-3.
7McNulty TC,Fisher AG.Comparison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Older Adults Who Are Homebound and Nonhomebound〔J〕.Phys Occup Ther Geriatr,2013;31(2):89-102.
8葛海萍,姜海萍,夏海鷗.功能獨立性評定在腦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4):857-8.
9董勝蓮,邢鳳梅,吳慶文,等.腦卒中后老年人居家不出現狀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12-3.
10Cohen-Mansfield J,Shmotkin D,Hazan H.The effect of homebound status on older persons〔J〕.J Am Geriatr Soc,2010;58(12):2358-62.
〔2013-10-10修回〕
(編輯李相軍)
The assessment of ADL and the homebound status after brain stroke of the elders
JING Li-Wei, ZHANG Chao, XING Feng-Mei,et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College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Hebe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and the homebound status after brain stroke of the elders and provide evidence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care service of the community.Methods218 brain stroke patients above 60 years old who had ever been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s in Tangshan city were chosen,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homebound or not, the ADL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28.4% of the applicants were in the situation of homebound, their ADL were also in a poor condi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non- homebound group(P<0.05).ConclusionsThe elders who experienced brain stroke and usually followed with homebound,have low level of ADL, medical staff in the hospitals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der'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Homebound;Brain strok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通訊作者:邢鳳梅(1964-),女,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老年慢性病及社區保健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 (13BRK005);河北省社科 (HB12SH048);唐山市科技局項目(13130209b);河北聯合大學青年研究基金(Z201342);華北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新項目(X2015198)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17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