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欽敏
摘 要:本文列舉了中學生經受挫折的表現,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探討了培養中學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受挫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18-01
中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心理出現重要的轉折,獨立性與成人感顯著增強,不同層次的各種需要不斷發生。但由于他們個性發展不穩定,心理素質比較脆弱,承受挫折能力普遍較弱。筆者試圖就中學生承受挫折的表現,原因進行一番分析,就培養學生承受能力的方法作一些探討,推論出具有一般意義的認識——重視培養中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學生經受挫折的表現及原因
當今的中學生大多數是在非常順利和受寵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心理素質較差,抗挫折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挫折不少”,主要表現和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學業競爭中受挫。這是學生經受挫折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由于某次考試成績下降或者不及格而悶悶不樂,先是產生恐慌感和焦慮感,進而懷疑自己的智力,能力,接著感到自卑,失望。考試后,老師或學生對某位同學學習成績的評價稍微不當,或班級按每位同學總分成績的多少排列名次,都可以使部分學生的心理受到刺激或挫傷。
2、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由于學生在中學時期心理的發展落后于生理的發展,因此,他們一方面渴望進入成人社會,希望以成人社會“平等的道德”來代替“聽話的道德”,另一方面由于處在接受義務教育的特殊階段,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們進入社會,他們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卻不理解他人。他們充分體現了心理過渡時期那種半幼稚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特點。再加上這個時期劇烈發展著的自尊、自立、友誼、交往、公正等社會性需要,使得他們與成人,包括父母、教師等的矛盾增加,關系常常“惡化”,并導致他們對來自成人的教育影響采取逆向的抵制態度。目前這樣的學生為數還不少。類似這種情況的心理挫折在中學生中并不少見。
3、在自我心理失衡中受挫。中學生大多數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有著美好的憧憬。對近期也有著一個個小目標,有些學生由于自我設計的“理想”總不能得以實現,便動搖了信念,他們輕則對周圍發生的事情采取無所謂的態度,我行我素,重則躲避現實或玩世不恭,自暴自棄。
4、在意外刺激后受挫。親人傷亡,父母離異或家庭中發生重大事件等,往往會使有直接關聯的學生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或消極處世的心理。性格上也會出現種種不良傾向。經受這些挫折的學生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們中有的人或放棄追求的目標,逃避現實,或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遷怒于他人,他物。當前,社會上離婚率增高,給孩子造成的心理挫折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用一顆愛心去平復受傷的心靈。
二、學生經受挫折的承受能力培養
中學生經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時,要立足于分析他們失去心理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給以疏導、排解,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筆者認為要注重抓好以幾方面的工作:
1、引導學生正視挫折,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這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從理論學習和生活經驗上對學生加以引導。使他們認識到經受挫折是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挫折,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于怎樣正確對待挫折,要迎難而上。為此可以開展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講演會,討論會等,使學生認識到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挫折是經常出現的。同時,還可以組織故事會,報告會,學習名人、偉人對待挫折的態度,只要條件許可,還要有意識的提供適度的挫折情境,以鍛煉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諸如組織他們登山,參加義務勞動等,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磨煉他們的性格。
2、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培養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在這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學生的人際關系教育。講授人際關系的準則,使學生在理解他人關心、幫助、保護他人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體驗一定的道德情感,實踐一定的道德行為,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人際氣氛中健康成長。教育者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具體情況,舉辦專題性講座或主題班會等,創設情景給予他們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探討,使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在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中健康成長。
3、幫助學生排解因自我的各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的行為向健康方向發展。在這一方面,教師不能就事論事地采取簡單批評、禁止的方法,要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注意維護他們心理健康。如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宣泄,向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取得幫助,或坦誠交換意見,求得學生心理上的平復,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有益的活動中釋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緊張,或消除心中的積郁,認真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肯定學生一點一滴的成績,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等。
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個全方位,動態的系統工程,必須有學校、社會、家庭協同合作,其中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學校教育必須重視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強調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切不可忽視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這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