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云騰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20)
互聯網金融風險研究
——以P2P網絡借貸為例
索云騰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20)
摘要:2007年,借鑒國外P2P網絡借貸模式,中國第一家網絡借貸平臺企業在上海成立。自成立之后P2P網絡借貸在中國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特別是在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的2013年至今的兩三年時間里,P2P網絡借貸平臺公司呈現出“爆炸式”的發展模式。但是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P2P網絡借貸存在很多問題,風險無處不在,P2P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明顯與監管需求不相匹配。
關鍵詞:P2P;風險;監管
1引言
2013 年,阿里巴巴公司推出 “余額寶”,將互聯網金融正式的推到了大眾的眼前,此后,陸續又有多家互聯網企業相繼推出類似余額寶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如騰訊的理財通,百度的百發等,互聯網金融市場火熱異常,自此也將2013 年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金融業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使資金流通速率大幅度提升,傳統金融業也紛紛向互聯網進軍,互聯網金融熱潮涌動。與這種熱潮形成反差的是我國互聯網金融運營粗放、監管不力、風險復雜等問題。互聯網金融融合了金融業與互聯網的風險,使其風險趨向于復雜化。互聯網的快速傳播使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更加容易擴散,另外,互聯網所涉及的面非常廣泛,各行各業都能夠牽涉到互聯網,此時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交叉傳染性更嚴重。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危害性更加廣泛、更加難以監管與控制。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整體表現比較穩健,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問題也時有出現。特別是在P2P行業中,問題突出。2015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強調要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力度。
2P2P網絡借貸定義及發展
P2P 網絡貸款(Peer to Peer Lending)是將小額資金通過互聯網媒介聚集起來,提供給資金需求者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最早于2006年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創始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 P2P 網絡貸款平臺的客戶分為有閑置資金,希望通過投資獲取收益的資金出借方,以及有小額資金需求,但無法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借款的資金借入方。P2P 網絡平臺通過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信息服務,或充當借貸中介并對雙方進行考察而收取服務費、賬戶管理費等獲取收入。
我國第一家 P2P 網絡貸款公司拍拍貸誕生于2007年,此后,P2P網絡貸款在國內經歷了飛速發展。相比國外成熟的運作,國內的網絡借貸仍然處于起步和學習階段。2009 年成立的紅嶺創投與拍拍貸的功能相同,但其最大的創新在于“壞賬墊付”。但 P2P 網絡貸款繁榮的背后隱藏著諸多問題,包括法律定位模糊、風險控制和內控管理弱化,有些網站甚至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網絡高利貸等非法行為。
進入 2010 年以后,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脫媒以及民間借貸的日益火爆,P2P 網絡貸款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大量的 P2P 網絡貸款平臺在市場上涌現,市場良莠不齊。由于缺乏行業準則和必要的監管和法規,P2P 網絡貸款平臺惡性事件在 2012 年集中爆發,這對于正在蓬勃發展的P2P 網絡貸款業務是一次重大打擊。在此之后,市場開始重新考量 P2P網絡貸款業務的發展,過分估高的預期也開始回歸理性,P2P 網絡貸款公司之間也開始自覺的組成行業聯盟、積極構建資信平臺,并主動與人民銀行尋求數據對接。明確 P2P 網絡貸款法律地位的呼聲日益高漲。截至2016年1月,我國P2P網貸平臺數已經增加到3917家,網貸平臺單月成交數量總計已經達到1303.94億元。
3P2P網絡借貸的風險
3.1網絡安全風險。
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威脅著互聯網金融的整個企業運行。目前,網絡系統安全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加密技術不完善。依靠計算機系統,互聯網金融業務才能順利的開展和執行。另一方面,TCP/IP 協議的安全性較差。目前互聯網采用的傳輸協議是 TCP/IP 協議族,此種協議最大特點就是信息溝通流暢,但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安全程度低。這使得目前互聯網金融安全防范效果不佳,信息傳遞、資金轉移過程中容易被盜取。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那么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就得不到切實的保障。
3.2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考慮到平臺運轉的信任度,P2P平臺要求借款人必須填寫詳細的身份信息,甚至要填寫親朋好友的個人信息。據媒體報道,我國知名P2P平臺如拍拍貸、宜信等都已有了數十萬注冊用戶,這是非常龐大的個人信息數據庫。一旦P2P平臺遭遇黑客攻擊或者管理上出現紕漏,很可能出現大面積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另一方面,如果網絡借貸平臺開立第三方賬戶進行資金往來,在平臺疏于自律,或內控程序失效,或被人利用等情況下,可能出現捏造借款信息而從事非法集資的行為。可以預見的是,當平臺往來資金總額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如果出現大面積的違約,將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
3.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源自信用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是交易過程中因交易一方未能履行合約義務而造成交易另一方經濟損失的風險。借款者的償還能力不僅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等系統性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資金使用情況、投資獲利能力等非系統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導致非系統性風險,從而造成 P2P 網絡貸款的信用風險較高。P2P 網絡貸的借款人普遍存在銀行交易歷史數據少、財務信息可靠性差、信用記錄缺乏。無抵押無擔保 P2P 網絡貸款模式具有信用貸款的實質,并不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或擔保,與要求全額抵押或擔保的傳統商業銀行貸款相比,信用貸款所承擔的風險更高。
3.4法律與監管風險。
P2P網絡借貸缺乏法律規制。沒有法律規制,任何監管形式都沒有意義。目前法律法規對P2P平臺的準入、信息等均未要求,P2P平臺身份模糊,監管部門不明確,監管措施空白。P2P貸款模式的核心,是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脫媒。網絡借貸拓寬了民間借貸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個人對小額資金的需求,同時也能提高社會閑散資金的利用率。但前提是這類借貸平臺必須納入監管范圍,否則會影響資金安全。同時,如果民間資金大量通過這種渠道流轉,國家卻無從統計和掌握,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偏離正確方向。
4P2P網絡借貸風險管控對策與建議。
4.1嚴控技術選擇標準 保障網絡系統安全
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是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基礎,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影響很大。因此,要合理構建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嚴控對技術的選擇。一方面,作為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特點,有必要加強與金融業務相關的技術研發及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規范,增強網絡系統的抵御和防攻擊能力。
4.2健全信息安全體系
在P2P網絡借貸交易過程中,P2P平臺機構能夠獲取客戶的個人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做出大數據分析,進而了解客戶的偏好和信用情況。然而,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篡改,輕則造成個人隱私暴露,重則可能會給消費者或投資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因此,構建信息安全體系是P2P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措施。
4.3加快建設法制體系 明確監管機制
立法和監管的問題關系到P2P網絡借貸運行的宏觀環境,也是潛在風險最高的方面,處理好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可以大大提高P2P網絡借貸的運作效率。在中國,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障,互聯網金融企業也不例外。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P2P網絡借貸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國相關立法滯后甚至阻礙了P2P網絡借貸的創新與發展,這對我國金融經濟的運行是不利的。必須制定P2P網絡借貸的準入制度,明確我國的監管機制,提高行業監管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4.4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信息共享數據庫,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和市場選擇風險。在我國,P2P網絡借貸企業或投資者往往根據征信數據庫中的不良信用記錄來做出決策,基于中國人民銀行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國家應該全面收集銀行和非銀行企業的信用信息,建立全面客觀的信用評級體系,實現征信機構、P2P網絡借貸企業和個人的全面信息共享,避免P2P網絡借貸企業和個人因信用信息不對稱做出逆向選擇。
參考文獻:
[1]劉文雅,晏鋼.我國發展P2P網絡信貸問題探究[J].北方經濟,2011(11):63-67.
[2]王紫薇,袁中華,鐘鑫.中國P2P網絡小額信貸運營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貸”、“宜農貸”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2,(02):72-77.
[3]艾金娣.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防范中國金融[J].觀察思考,2012,(14):79-81.
[4]王夢佳.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P2P網貸平臺借款人信用風險評估[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5.
[5]陳靜俊.P2P網絡信貸:金融重新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812-814
[6]吳曉光,曹一.論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J].南方金融,2011,(04):52-59.
[7]黃葉苨,齊曉雯. 網絡借貸中的風險控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04):101-105.
[8]何曉玲,王玫.P2P網絡借貸現狀及風險防范[J].金融視線,2013,(7):079-082.
作者簡介:索云騰,男,漢族,河南省睢縣,碩士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金融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