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旭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
高校網球選修課結合“快易網球”創新教學模式對網球初學者學習成效影響的實驗研究
盧丹旭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實驗法進行研究,以網球教學改革為出發點,在實驗過程中采取“快易網球”創新教學和傳統網球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旨在獲得更高價值的網球教學理論,為以后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提供良好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網球;初學者;實驗研究
1快易網球創新教學的特點
1.1以游戲教學策略為基礎。“快易網球”創新教學主要以游戲教學策略為向導。對于初學者而言,網球運動上手較慢,球性難以控制,在沒有回合的情況下,擔心他們對網球運動的熱情持續時間短,從而采用游戲的方式模仿比賽實景,讓初學者在第一次課就能找到對打回合的樂趣,從而保持對網球運動的熱情,減少初學者網球人口流失現象的發生。
1.2改善原有的設備。有研究表明,初學者難以掌握網球的主要原因之一與網球本身的物理性質有關。因此快易網球根據各年齡段身體條件和適應程度的差異,設計了兩種初學者網球:海綿網球和低壓網球。海綿球適合在室內使用,低壓球適合在室外使用。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根據研究需要,在湖南科技學院隨機抽取40名同學,通過調查,這些同學對于網球運動都是零基礎,然后通過自愿的形式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2.2研究方法
2.2.1實驗時間控制。實驗時間共16周,共32課時。每組每班一次課,共2個課時。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上課時間分別在周四晚上7點10分和周日晚上7點10分。
2.2.2實驗法。本次實驗共分為兩個組進行,分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之前,對兩個組學生的網球基本技術基礎、體能體質基礎、網球的球性基礎進行調查分析,確保兩組學生在這三個方面吳明顯差異。
3結果與分析
3.1正手、反手底線抽擊和正手、反手網前截擊有效球得分的界定。被測試的同學在底線附近,首先運用正手技術連續5次回擊來球,再運用反手技術連續5次回擊來球。當回擊的球下網或者出界時,計0分;回擊球第一落點在前場,每球計1分;回擊球第一落點在后場,每球計2分,此項共20分。正反手網前截擊計分方式和底線正反手抽擊積分方式相同,滿分20分
3.2正手、反手底線抽擊和網前截擊的技術評分標準。技術評分標準共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A級(優秀)、B級(中等)、C級(合格)。成功率高,落點準確,動作連貫、規范,發力合理定級為A級;成功率一般、落點基本穩定、動作基本規范、流暢,發力鏈條基本合理定級為B級;成功率差、落點不穩定、動作欠規范、發力鏈條不合理,動作僵硬定級為C級。
3.3實驗組和對照組技術達標的情況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從技術的評分等級來看共分為三個等級,實驗組的學生技術達標為A級(優秀)的學生為6人,占總人數的30%;技術達標為B級(中等)的學生技術達標為11人,占總人數的55%;技術等級為合格的學生有3人,占總人數的15%,從數據上分析,通過運用快易網球的教學模式對實驗組進行教學,學生對技術的領悟與掌握要比對照組好,實驗組的優秀率和中等率遠遠比對照組要高。
3.4實驗組和對照組有效球得分的情況對比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如表2所示,實驗組的學生在正手、反手、截擊技術上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對照組出界下網的比率明顯高于實驗組。這說明,快易網球教學模式更適合于高校網球選修課,具有“快”和“易”的特點。
4結論
經過一學期的訓練,授課過程中結合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統計分析,從結果來看,得出了出乎意料的結果。這種模式利用其優勢,合理的利用場地,通過“快”和“易”的教學指導思想,讓更多的學生學習網球技術更加輕松,同時也解決了枯燥無味的揮拍過程。
參考文獻:
[1]李亮,劉艷.對普通高校網球選修課利用快易網球創新教學的思考南京體育學院學報[J].自然科學版,2012.10.
[2]李興昌.快易網球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2011.6.
[3]姜曉宏.多球練習與網球技術教學[J].遼寧體育科技,2004,(3).
作者簡介:盧丹旭,河南商丘人,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職稱:講師。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