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陽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
高職經管類專業社會服務模式研究
謝朝陽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湖南 衡陽 421002)
摘要:社會服務,不僅是高職院校對社會的職責,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由于經管專業所具有的特點,因而其社會服務也會有較大的特殊性。本文從社會服務的概念與意義出發,分析了高職經管專業增強社會服務功能的必要性,并探討了如何構建社會服務新模式,以期高職經管類專業能夠培養出更多人才,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經管;社會服務;模式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教育已經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內容,高職教育應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職能。由于經管類專業是高職院校中的熱門專業,同時具備較強的服務功能與特點,對于學校來說,有必要做好經管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工作,不斷改革和創新其社會服務模式。因此,如何提升社會服務意識,培養社會服務人才,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是促進高職經管專業發展與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1社會服務的概念及意義
社會服務的含義是非常豐富的,通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也一樣。從廣義角度去看,社會服務指學校的社會功能與角色,承擔著培養學生、學術技術研討以及為社會服務等職責。從狹義角度去看,社會服務主要是說明了高職院校完成基本教研之外,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各類活動為社會做貢獻。
早在十年前,我國相關機構就對社會服務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內容主要涉及到了做好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加強技能培訓、服務農村勞動力以及進城務工者,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等。從這里可以看出,狹義的社會服務包括:(1)提升人才的技術技能以及實用性(2)對于技術改革與創新、推廣和咨詢(3)向社區傳播和輻射先進文化。
2高職經管類專業社會服務現狀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高校的發展也是存在較大的威脅和挑戰,與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要打出自己品牌,首先要強化自身的社會服務意識,真正將社會服務作用發揮好,提升自己在社會的知名度 ,給老百姓和社會公眾留下較好的印象。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得到政府與社會的認可,才能得到社會的支持。但是,由于社會的誤解以及經管專業自身的特點,其社會服務得不到較大的重視,當然也有部分學校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依然存在較多的情況,需要慢慢改進。尤其是以下的問題,困擾著其社會服務作用的發揮。
一是服務內容不豐富。目前的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尤其是經管類專業,僅僅是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人才儲備,比如對當地員工進行強化培訓。
二是服務效果不明顯。由于高職教師的自身專業知識,尤其是企業實踐和社會服務的經驗比較欠缺,實操技能比較差,導致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工作難以進行。另外,學校對于師資的培養不重視,僅僅通過日常的理論培訓,效果不明顯。沒有較強的師資保證,導致服務效果較低,雖然有部分學校讓教師到企業進行學習鍛煉,但是要在短時間強化師資隊伍,提升行業素質,是比較困難的。
3高職經管類專業社會服務的特點
要對社會服務模式新的探討,就要先對經管專業特點進行深入了解,同時正確分析其專業社會服務的特征,一般來說,經管專業社會服務會具有以下的不同之處。
3.1服務形式
服務形式一般和專業本身的特征緊密相連。一些理工專業,尤其技術含量高,科技實力強,通常在社會服務方面能夠比較直接貢獻高科技技術,比如,技術轉讓等,對社會的貢獻表現更加直接和明顯。而經管專業是人文社會科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這些專業實用性不強。其實,經管專業為社會提供的更多是無形技術,經常是以培訓咨詢以及戰略研究,給社會的貢獻是間接的,不明顯的。
3.2服務效益
從服務效益角度看,技術類專業,因為能夠提供比價直接的技術成果,實用性非常較強,短時間內能夠轉為商業效益,對企業的貢獻的直接的。然而經管類專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技術,包括管理理念等,帶來的成果是無形的,產生的效益也是難以看出。
由于社會對經管類人才的需求問題,加上經管類專業社會服務的差別,高職院校往往更加重視技術類專業社會服務,重視技術成果等,對于經管類等社會服務作用認識不夠,重視也較低,投入較少。
4構建經管類專業社會服務的新模式
4.1“資源共享”服務模式
4.1.1智力輸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應該要本著為社會貢獻,為區域發展其作用的理念,發揮自身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角色和指引作用。比如,一些高職院校和當地的會計協會、財政部門等協作成立會計系,主要為當地提供全面性的審計、驗資評估、稅務代理、會計咨詢等會計類服務,解決當地企業的財務問題。這類型額會計系成立促進了校企合作的發展,實現了工學有效結合,為企業培養更具備實踐經驗的會計人才,尤其是提高當地財務人才的核算和管理的水平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夠增強高職院校辦學實力,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實現和政府、企業的橫向溝通,是社會服務工作的創新措施。
4.1.2加強交流合作,提升校際合作水平
高職院校要大力開展教學改革,例如,財會專業實現了課程整合、對證施教、全程系統訓練、仿真實訓等教學改革措施,增加實踐實訓課程。另外,嘗試會計全程系統訓練教學模式與對證施教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在這平臺基礎上,高職院校要大力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如此,能夠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知名度,有效加快專業教學的共同發展。外出交流活動的進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帶來非常有利條件。
4.2“教育培訓”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可以嘗試使用職業技能鑒定所以及就業實訓基地等,構建面向社會的多元化培訓體系和靈活開放的職業培訓服務網絡。
4.2.1開展行業技能培訓,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可以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合作,利用自身的硬件設備和師資力量,開展財會的相關技能培訓。例如某高職院校與地稅、財政局、審計等部門合作,培訓了數千位人次,而且獲得了較高的評價。也有部分高職教師,到企業進行素養的培訓,尤其是經管類的商務禮儀教師電信公司等單位開展禮儀培訓。部分有實戰經驗的教師,還成為了高級酒店、賓館的兼職培訓導師,培養了許多高素質的員工。
4.2.2開展職業資格認證與培訓,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某校充分發揮會計等專業優勢,利用好“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外派勞務培訓基地”這兩個平臺。培訓基地是政、企、校三方合作的平臺。這樣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它能夠增加學生就業和實習崗位,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其二承接部分培訓業務,增加該校的收入,實現培訓和就業的有效結合。
4.2.3開展成人學歷教育,滿足社會終身教育需求
為滿足社會需求,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成人學歷教育,開設如:會計、市場營銷、灑店管理、義秘、商務英語等多個專業。成人學歷教育活動的開展充分挖掘了高職師資潛能,滿足了廣大社會人員學習提升的要求。
4.3“學生項目”服務模式
高職院校應努力結合專業教學和專業實習實踐,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生社會服務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和能力。
4.3.1節會服務型
當前,某市正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為擴大影響,舉辦了大量節會活動。當地高職院校旅游系發揮自身優勢,會展專業、表演專業、旅游專業積極參與,既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又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4.3.2社區服務型
高職院校應積極組織學生深入所在社區,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宣講國家各種政策法規,開展多種便民服務:組織學生志愿者服務,到街道、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地開展公益性活動,有效促進學校與所在社區的融合,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4.3.3專業服務型
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技能,參加社會實踐。如營銷專業學生可為當地農產品提供營銷策劃服務;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可開網店,為當地居民網絡購物提供方便;會展專業學生可舉辦大學生作品展覽會,既為商家提供了營銷的有利條件,也方便了學生的生活。
5結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多樣社會服務模式,強化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加強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始終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履行相應的職能,開創社會服務新模式,這是學校發展的必要途徑,也是專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始終要跟隨著國家與區域發展的目標任務,有效整合學校的相關資源去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韜.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模式與內容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5(23).
[2]華佳,柏雙友,楊敏,李治陽.江蘇省高職院校科研與社會服務功能探析[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5(11).
[3]陸妙燕.財經類地方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供求分析[J].文教資料,2010(32).
[4]陳玉婷.高職院校公共事務類專業社會服務的要素分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5(05).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165-02
作者簡介:謝朝陽(1970-),男,湖南衡陽人,碩士,副教授,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教師,主要從事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