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探討
靳樂怡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新媒體自誕生之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了大眾生活的主導地位,并對以報紙、電視、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造成巨大的沖擊。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本文將對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進行探討,以期為其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與需要提供有效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民生新聞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以及移動終端的發展,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其獲取信息途徑的廣泛性、便捷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逐漸改變了人們傳統獲取信息的習慣和途徑,為新媒體獲取了大量用戶,而使傳統媒體呈現沒落之勢。在這種形勢下,電視民生新聞若不思變革以適應潮流,則必會被潮流所拋棄。為了引導電視民生新聞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本文在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進行分析。
1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
1.1泛娛樂化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電視對觀眾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電視民生新聞為了抓住觀眾的眼球,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報道逐漸向娛樂、八卦甚至色情等方向偏離,從而使電視民生新聞出現報道泛娛樂化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使民生新聞呈現出低俗化的趨勢,這不僅不符新聞客觀性的基本要求,更有失民生新聞服務大眾生活的宗旨。
1.2同質化
民生新聞是最貼近大眾生活的電視節目,因此各級電視臺都有各自民生欄目,這可能會導致在同一地區內出現多家電視民生節目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電視臺之間或報道同一事件,或相互引用借鑒報道內容,而不加深入挖掘,缺乏自身特色,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對電視民生失去興趣。
2新媒體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影響
2.1新媒體豐富了電視民生新聞的信源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多種移動終端的普及,自媒體逐漸興起,即通過借助新媒體平臺,每個人都可以構建一個媒體,將自己生產的內容進行展示或提供給其他的用戶。自媒體的興起使大眾不再是新聞單純的受眾,轉而具備了信息生產者以及傳播者等多重身份。他們利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將身邊發生的事件發布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這些信息是開放的,容易為人們所得知。這種開放的信息渠道延伸了電視民生新聞的觸角,使之觸及電視民生新聞所不能達到的社會各個角落,從而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電視民生新聞的信源。
2.2新媒體使電視民生新聞傳播人性化
為了順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電視臺及其欄目紛紛建立了官方網站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交流平臺。觀眾可通過這些平臺獲取以往的電視民生節目并提供意見和建議,從而加強電視民生新聞與受眾之間的交互性,更好的了解受眾的需求,做出更符合受眾興趣的民生新聞,最終達到提高收視率的效果。
3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方向
3.1以深度報道為主
新媒體時代具有信息量大,傳播迅速,更新速度快等明顯的特點,這是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電視新聞應揚長避短,避開新聞的時效性,而在合理避開時效性的同時又要抓住受眾的吸引力的新聞,唯有深入報道。且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雖然海量,卻呈現出碎片化的現象,從而缺乏層次性,使受眾的理解浮于表面,無法深入,過目即忘。電視民生新聞應抓住這一點,對熱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整理瑣碎的信息,對新聞的層次進行梳理,幫助受眾的深入了解,并引發受眾的進一步深思,從而正確的引導輿論導向。且電視民生新聞的深入報道不僅可以彌補新媒體的足之處,也有利于其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品牌自身品牌形象,從而在同行競爭中取得優勢。
3.2求真務實,打擊謠言
在新媒體時代,可以說人人都是記者,這是其開放性的重要表現,但由于我國現有的管理法規、制度不完善,新媒體業務處于管理依據弱或者無管理依據的狀態。這種狀態被居心不良之人所利用,從而導致網絡上謠言四起,炒作盛行,網絡暴力行為屢見不鮮。作為服務于大眾的電視民生新聞,在自身求真務實方針的指導下,也應承擔起謠言粉碎機的責任,與此同時,這也是電視民生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下發展的一大機遇。且電視民生新聞辟謠、證謠的行為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的形象,還可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從而得到受眾的重視。
3.3提升創新意識,適當突出新媒體的特點
傳統媒體發展多年,思維模式板結,報道方式前篇一律,這些都逐漸落后于時代的潮流,因此創新必不可免。新媒體時代更新速度快,持續周期短,電視民生新聞應時刻保持創新意識,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資源和便利性,并突出新媒體的特點。如適當引用網絡流行語,引用網友評論,將新聞故事化,合理增加新聞的趣味性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電視民生新聞與網絡新聞畢竟有所區別,在引用網絡流行語時應把握分寸,切記把電視新聞做成網絡新聞;在引用網友評論時也應客觀公正,切不可用一家之言。
4總結
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受到的沖擊不可避免,但在這沖擊之下亦蘊藏著發展的機遇。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電視民生新聞要想抓住機遇,必須揚長避短,時刻保持創新意識,在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的同時彌補新媒體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翁斌.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
[2]劉寬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03).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169-01
作者簡介:靳樂怡,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