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鳴澤1,侯鳳芝1,侯曉嵐2
(1.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2.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
網絡文學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以網文大學和網絡文學本科為例
章鳴澤1,侯鳳芝1,侯曉嵐2
(1.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2.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摘要:近年來人才培養問題在網絡文學發展中越來越受重視,社會各界都在積極探索解決的對策。本次研究主要以網文大學和網絡文學本科為研究對象,研究在教學形式、授課內容、學員構成、師資力量和培訓周期上等方面的問題,尋求兩者有機結合互相促進的方法。同時提出發展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網絡大學;網文本科;人才培養
1選題背景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網民為接受對象,具有不同于傳統文學特點的網絡文學悄然勃興,并且展現出非常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在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許多問題。人才培養問題在網絡文學發展中越來越受重視。相對于網絡文學的空前繁榮,我國關于網絡文學的研究,從目前來看是比較落后的。[1]學術界在網絡文學人才培養問題上的研究可以說幾乎為零,研究這個問題的相關論文非常少,即使有研究也不深刻透徹。
2存在問題
網絡文學作品大多缺乏傳統文學作品所具有的審美價值、文學內涵,無法得到文藝界廣泛的認同和支持。同時網絡文學的創作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呈現出自由性、隨意性的特點。同時,現在對網絡文學作家的培訓大多都是由文學網站或研究院主導,以短期培訓班的形式進行。這樣的模式缺乏系統完備并且持久的文學理念和創作技巧的培訓,無法真正形成網絡文學人才培養的完善機制。
3網文大學和網文本科
2013年10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由中文在線發起,并聯合國內眾多知名原創文學網站共建,中國網絡文學大學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首家培養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在線大學,旨在對網絡文學作家進行文學理念和創作技巧的系統培訓,由莫言等文學大師進行創作指導。同年12月,盛大文學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正式宣布,啟動中國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招生,致力于有組織地、系統地提升網絡文學,培養“學院派”網絡寫手。
3.1網文大學簡介。以“為網絡文學培養百萬作者,讓網絡文學新人更快走上職業道路,讓網絡文學成為社會主流,讓網絡文學從中國走向世界”為宗旨。立足服務網絡文學從業者和愛好者,為新人構建免費培訓與交流的平臺。以網上授課為主要形式,致力于對學生進行在線教育和職業化培訓。大學分為青訓學院、精英學院、創作研究院三個層級,分別針對初涉寫作的新人作者,發表過完本作品、有寫作經驗的資深作者和發表過多部作品并獲得讀者認可的知名作者進行不同層次、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再邀請文學大家和網絡文學“大神”進行遠程授課,爭取形成專業完備的在線教學課程體系。
3.2網文本科簡介。網文本科主要致力于對網絡文學作家進行全面系統的學院化教育,以正統的高校課堂教育為主,再輔以必要的專業實踐和拓展。同時在開設課程上面也有很大創新,除了高校必修的基礎課程外,還要接受“小說與故事創作”、“電視劇劇作”、“微電影劇作”、“網絡文學策劃”和“版權管理和運營”等針對性極強的課程。目標是把作家培養成“全版權運營”的復合型人才,掌握編劇、游戲、廣告等六七個行業的知識,更好的適應網絡文學的發展。在師資力量方面,網文本科與網文大學基本相似,也是邀請傳統著名作家和網絡文學“大神”來進行授課。
4兩者比較研究
4.1教學形式不同。網文大學以遠程網絡在線教學為主,而網絡文學本科則以高校課堂教育為主。兩者相比來看,網文本科通過正統的高校教育,對學員進行四年的教育培訓,相比網文本科更加系統全面。而網文大學的形式則更加靈活,面向廣大網文作家進行沒有時間空間限制的培訓,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平臺。
4.2授課內容不同。網文大學主要對學員進行文學理念和創作技巧的系統培訓,比較側重實用性方面;而網文本科除了對學員進行寫作技巧的創作指導之外,還有編劇、游戲、廣告等各種專業知識的教育。相比網文大學,網文本科培養出的人才適用面更廣、更能適應當下“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寫作技巧方面的提升。
4.3學員構成不同。網文大學招收不同層次的學員進行分階段教學,有針對性的開設不同的訓練課程;而網文本科則是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學員。由此可見網文本科的局限性,無法對廣大的現有的網文作家進行教育培訓(這個群體正是目前網絡文學的中堅力量),只能對網絡文學毫無涉獵的新人開展教育。
4.4師資力量不同。網文大學和網文本科都會邀請傳統的著名作家和網絡文學“大神”為客座教授或是教師,但是在細微處還是有些差異。經過筆者觀察發現,雖然網文大學宣稱有許多著名作家為教授,但在網文大學的平臺上幾乎找不到傳統作家的課程,大多都是資深網文作家為教師。而網文本科則是邀請了一批傳統作家作為常駐教師。
4.5培訓周期不同。網文大學以“輔導班”、“提高班”等形式對學員進行短期培訓,時間在幾個課時到幾十課時不等;網文本科的周期則是全日制的四年大學教育。兩者在培訓周期和效果上面應該說是各有千秋,網文大學的培訓周期比較短而且實用性強,學到的東西可以馬上投入使用,而網文本科則更加系統全面。
5此類培養模式的發展對策和建議
5.1提高各方重視程度。不管是網文大學還是網文本科,都還處于草創階段,對網文人才的培養不是某些單位或團體能夠獨立完成的,需要傳統文學界、原創文學網站、高校等社會各界各單位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同時應該加大資金和師資方面的投入,擴大教育培訓規模,把培訓計劃真正落到實處。
5.2尋求傳統文學界幫助。通過邀請傳統的著名作家為客座教授來對學員進行培訓,增加網絡文學作者與傳統文學作家的互動,來提高網文大學和網文本科的培訓知名度。
5.3網絡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網文大學以遠程網絡在線教學為主,而網絡文學本科則以高校課堂教育為主。網文大學利用自身靈活自由的特點來對學員進行無時空限制、無身份限制的職業化實戰培訓。網文本科則為在線教育平臺提供更加系統全面的理論支持和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同時為無法接受學校教育的廣大網文作者做短期課程培訓。兩者各有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優勢互補。
5.4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相結合。網文大學和網文本科可以在教學和研究上進行分工合作。網文大學作為實踐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培訓平臺,可以致力于對學員創作技巧方面的快速培訓。網文本科則可以進行相關人才培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為網文大學的在線教育增加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5.5學員多元化和培訓周期優化相結合。網文本科可以從高中畢業生中招收有文學愛好和寫作基礎的學員,網文大學則面向廣大文學愛好者和網文作者。兩個機構同時進行教育培訓,爭取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而在培訓周期的設置上,則根據學院的課程安排和學員的個性需求,設置課時長短不同、有針對性的課程供學生挑選,為學員創造靈活自由的學習環境。
6結論
正如網絡文學本身正處于動態發展之中,對網絡文學的理論研究也同樣處于動態發展之中。[2]怎樣才能做好網絡文學人才培養教育并形成完善的培養機制,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研究并且實踐。只有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網絡文學的茁壯成長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空間和創作土壤,中國的網絡文學才能越做越好、越走越遠,才能真正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剛.網絡文學的發展與研究現狀[J].重慶社會科學,2010(4).
[2]唐余俊.從網絡小說看網絡文學基本特征[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220-02
作者簡介:章鳴澤(1994-),男,漢,浙江嘉興人,在校學生,本科,寧波大紅鷹學院2012級編輯出版學專業。侯鳳芝(1984-),女,漢,山東菏澤人,講師,教育學碩士,寧波大紅鷹學院編輯出版學教研室,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技術與新媒體應用。侯曉嵐(1985-),女,漢,河北邯鄲人,助教,傳播學碩士,河北傳媒學院網絡與新媒體系,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學與新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