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忠
【摘要】 目的 研究靜脈麻醉應用于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130例消化內鏡微創治療的患者, 63例表面麻醉后采用常規內鏡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67例靜脈麻醉后行內鏡微創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主訴、依從性和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主訴良好率和治療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靜脈麻醉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療效顯著, 且不良反應少, 安全性高, 是一種理想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 消化內鏡微創治療;靜脈麻醉;臨床應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41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消化內鏡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已經成為消化系統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1]。臨床上消化科常見的消化道息肉、早期癌癥以及黏膜下腫瘤等均可采用消化內鏡進行微創治療[2]。為了研究靜脈麻醉應用于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療效, 本院選取130例患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消化內鏡微創治療的患者130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63例采用常規內鏡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35例, 女28例;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38.42±10.53)歲;體質量45~82 kg, 平均體質量(61.38±7.73)kg。67例靜脈麻醉后行內鏡微創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37例, 女30例;年齡19~67歲, 平均年齡(38.44±10.52)歲;體質量46~84 kg, 平均體質量(61.53±7.86)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表面麻醉后采用常規內鏡治療。治療前囑患者禁食8 h進行腸道準備。之后對患者進行表面麻醉, 胃鏡治療患者的麻醉劑多選用利多卡因膠漿, 腸鏡治療患者多選用卡丁因膠漿, 麻醉成功后對患者行插鏡治療。
觀察組:靜脈麻醉后行內鏡微創治療。治療前同樣對患者禁食8 h準備腸道。首先給予患者麻黃素5 mg靜脈推注, 之后再將丙泊酚1~2 mg/kg和芬太尼0.05 mg對患者進行緩慢的靜脈推注, 其中丙泊酚靜脈推注的速度是40~60 mg/min, 待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后對患者進行插鏡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反應適量追加丙泊酚20~30 mg/次。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主訴、依從性和不良反應。根據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軀體反應對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進行評價[3]:優: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比較安靜, 沒有出現呻吟和肢體的活動;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呻吟和肢體活動, 但并沒有影響檢查和治療;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出現呻吟和肢體活動, 而且影響檢查和治療, 需要醫護人員固定其體位才能完成。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患者軀體反應的優良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主訴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主訴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2.1693,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中的軀體反應 觀察組患者治療中軀體反應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5212,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頭暈6例, 腹脹4例, 惡心嘔吐5例, 憋氣1例, 胸痛1例, 咽喉不適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患者頭暈2例, 腹脹1例,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48%。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9163, P<0.05)。
3 討論
消化內鏡治療是一種微創手術, 在胃腸鏡下直視病灶區, 取病灶區的組織進行活檢, 確診后可直接鉗除或摘除病變組織, 若患者存在消化道的梗阻, 還可進行擴張術或植入支架, 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4]。但消化內鏡治療的時間比較長, 且治療本身對患者的咽喉部和胃腸道的刺激較強, 會對患者帶來很強的不適感,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 影響治療效果[5]。靜脈麻醉中用的麻醉劑是丙泊酚和芬太尼, 起效快、效能強, 因此患者的依從性較好, 不會影響治療, 且兩種藥物對呼吸道的刺激較輕, 停藥后患者很快就會蘇醒[6]。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主訴的良好率和治療的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說明靜脈麻醉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療效顯著, 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是一種理想的麻醉方式。
參考文獻
[1] 關婉霞.消化內鏡診療使用中常見故障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防護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34(1):148-149.
[2] 雷巧玲,郎紅娟,趙保民, 等.消化內鏡微創治療并發出血的特點及護理.護理研究, 2015,29(21):2655-2656.
[3] 朱碧輝.對靜脈麻醉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應用的研究.求醫問藥(下半月刊), 2013,11(8):142-143.
[4] 王少林.靜脈麻醉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當代醫學, 2015,21(24):94-95.
[5] 劉昱辰,王普杰,谷中紅, 等.靜脈麻醉在消化內鏡微創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四川醫學, 2012,33(4):697-698.
[6] 宋杰,王黎洲,李興, 等.靜脈麻醉在肝動脈化療栓塞后射頻消融術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33(24):6158-6160.
[收稿日期: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