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英 吳菁菁 林宏 李光武

摘 要:通過田間試驗研究了蓋草能、烯草酮以及蓋草能+烯草酮不同劑量、不同配比對油菜田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使用技術及對油菜的安全性,為大面積推廣使用提供技術依據。結果表明,在油菜4~5葉期,選擇較溫暖的天氣時段用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450mL+600mL)/hm2(田間草量大)或10.8%蓋草能EC900mL/hm2(田間草量相當較少時)兌水30kg葉面均勻噴霧。
關鍵詞:蓋草能;烯草酮;油菜田;禾本科雜草
中圖分類號 S435.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2-72-01
禾本科雜草是油草田草害的一大主要類別,為有效防控其為害、降低雜草抗藥性、減少藥害,筆者選用廣德縣常用的防治藥劑蓋草能、烯草酮等進行了防效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合適的劑量和配比用于防治油菜田禾本科雜草。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藥劑 供試劑為10.8%蓋草能EC,由陶氏益農提供;24%烯草酮EC,市售。
1.1.2 供試靶標 油菜田禾本科雜草。
1.1.3 供試作物和栽培品種 雜交油菜浙油50。
1.1.4 栽培條件 試驗田土壤屬于沙壤土,肥力中等,免耕直播,旋耕機開溝覆土。前茬為水稻田,使用的為水稻田常規除草劑,對后茬作物無明顯影響。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10.8%蓋草能EC900mL/hm2;處理2:10.8%蓋草能EC1 200mL/hm2;處理3: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450mL+600mL)/hm2;處理4: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600mL+600mL)/hm2;處理5:24%烯草酮EC900mL/hm2;處理6:空白對照(ck)。每個處理3個重復,共18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33m2(6m×5.5m),處理隨機排列。
1.3 施藥方法 準確稱量單個小區實際用藥量、量取用水量,按照規范的稀釋方法注入噴霧器內,用水量為30L/667m2,用HD-400型手動噴霧器在小區內葉面均勻噴霧。換用不同藥劑前要仔細清洗噴霧器。
1.4 調查時間和次數、藥效計算方法 大田油菜4~5葉期施藥,藥后15d、30d、60d分別調查1次,共3次。藥后15d、30d、60d目測調查主要雜草防效,以及對油菜的安全性。藥后15d、30d分別在各小區5點取樣調查0.56m2內的禾本科雜草數量,藥后60d時分別在各小區5點取樣挖取0.56m2內的禾本科雜,清洗根部后晾干水分并稱其鮮重。計算公式如下:
雜草防效(%)=(處理區藥前雜草數-處理區藥后雜草數)/處理區藥前雜草數×100;
雜草鮮重防效(%)=(對照區藥后雜草鮮重-處理區藥后雜草鮮重)/對照區藥后雜草鮮重×100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藥后15d,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600mL+600mL)/hm2的速效性最好,防效為17.42%,效果最低的為10.8%蓋草能EC900mL/hm2,由于氣溫較低,總體防效都不高,均低于20%;藥后30d,所有處理防效均在95%以上,最好的是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600mL+600mL)/hm2,防效為98.99%,最低的為24%烯草酮EC900mL/hm2,防效亦達到95.22%;藥后60d所有處理防效均在92%以上,其中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600mL+600mL)/hm2雜草鮮重防效為99.27%,最低的為24%烯草酮EC900mL/hm2,其鮮重防效為92.80%,各處理間無差異顯著性。在試驗過程中,目測可見高劑量的處理4(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600mL+600mL)/hm2)和處理2(10.8%蓋草能EC1 200mL/hm2)有少量油菜生長在藥后30d內受到輕微抑制,但60d后無明顯影響,但植株稍矮。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蓋草能+烯草酮防治油菜田禾本科雜草效果顯著,綜合考慮用藥量及經濟成本,建議:田間草量大時用10.8%蓋草能EC+24%烯草酮EC(450mL+600mL)/hm2兌水450kg/hm2均勻噴霧;田間草量相對較少時,用10.8%蓋草能EC900mL/hm2兌水450kg/hm2均勻噴霧。建議在油菜4~5葉期,選擇較溫暖的天氣時段用。為防雜草抗藥性較快上升,藥劑可輪換使用或混用,在保證防效的基礎上盡可能較低劑量的用藥。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