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亮



摘 要:該文著重介紹了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下,以實驗實踐為抓手,積極創新實驗室開放管理與大學生自我管理等“教學相長”新模式,在發揮專業實驗室功能最大化的同時,真正實現海南大學“兩個力”即“增強學生競爭力,擴大教師影響力”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實驗室;功能最大化;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2-136-04
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要求新時期的大學生必須是不斷創新且能推動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當代青年。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傳統大學教育在思想上依然囿于書本理論灌輸,并且在實踐中依然是隨身一個多年不變PPT(騙騙他)優盤充斥著現代多功能實驗室,價格不菲的開發軟件被束之高閣直至在更新換代中無人問津而“壽終正寢”,創新模式的實驗實踐教學由此成為一句空話,一個幌子。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被窒息在經濟社會新常態的外圍真空中,當代青年的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方面的能力被閹割,這一現狀直接導致學生畢業之后為實現學校社會“軟著陸”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如何破解這一“瓶頸”,成為當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探索的現實問題。
筆者通過海南大學實驗室動態中的“破”與“立”的經驗及實驗實踐教學點出:積極拓展新常態下高校實驗室功能最大化是解決上述癥結的途徑所在,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范例。
1 高校實驗室管理現狀與本性回歸
1.1 高校實驗室管理現狀 囿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科任教師甚至是學校主管領導在思想意識上,依然把實驗室作為理論課堂的衍生物,把實驗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可有可無部分。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長出來,學生在大學校園斷了試驗實踐這條“尾巴”,將來在步入社會中也可以自然而然的長出了。殊不知,也正是由于這種思想認識的存在,使我們當代大學生在步入社會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實驗室等同于理論教學的教室,使當代大學生失去發展的平臺與場所,抑制了大學生自我探索疑問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對實驗室本質的錯誤解讀。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高校實驗室在管理模式多樣化、功能最大化的探究與發展。大學實驗室常常是“鐵將軍”把門,剝奪了當代大學生實驗實踐及解決心中疑問的場所與平臺,而這一境況是高校管理者與教育工作者對實驗室功能的閹割。
1.2 高校實驗室本性回歸 中科院院士馮端教授曾經講過:“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實現大學的心臟”。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講:高校實驗室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理論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資源自我超越能力的場所與平臺。當代大學生只有在這一拓展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功能最大化現實的平臺上,才能真正實現高校青年從學校到社會的“軟著陸”。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各位任課教師及實驗室管理人員正是在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中認清了這一點,即高校實驗室在積極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實現自我功能最大化的起點和基礎上,使得實驗實踐教學中碩果累累:就業率名列前茅;保研人數每年增加且全部為985高校(2/3者為碩博連讀)。據用人單位及保研學生就讀高校信息反饋: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富有創新思維、勤于積累與動手,在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方面尤為突出。這些成效的取得應該說是與其在大學四年中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實現實驗室功能最大化分不開的。
2 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在新常態下的探究與實踐
2.1 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是專業教育的一大亮點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源于華南熱帶作物學院1993年成立的兩年制土地資源管理專科專業。其經過幾代專業師生的不斷努力,現已成為海南省唯一由國家控制布點的特色專業。2010年,根據學科專業特點和社會市場需求,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細分為3個方向:土地資源管理與規劃方向、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和土地信息系統方向。多年來,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緊扣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內涵與外延這一主干,利用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這一平臺,把學生融合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實驗實踐能力已成為海南大學專業課程學習與社會就業需求有力結合的一大特色。從近5a畢業生走向(隨機)調查中發現: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已經成為本專業教育的一大亮點(如圖1):
用人單位在海南大學招收專業畢業生人數增加,說明專業教育與社會需求不斷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接軌,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很快找到符合自已專業優勢的職業。同時在工作崗位上顯示出自己踏實肯干與勤奮創新能力,專業畢業生進入用人單位后,統計數據中的90%從初期的文職工作到器材技術操作再到技術專利研發管理職位或從初期的器材技術操作到技術專利研發管理職位。在對此現象進一步地調查和梳理中,我們不難發現,本專業畢業生其自主創新和綜合實踐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專業實驗室在大學四年內為他們搭建了一個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寬廣平臺。
2.2 與實驗室平臺對應的科學合理的設計措施
2.2.1 專業課程教師堅持科學合理地使用實驗室理念 搭建科學合理的實驗室平臺,專業課程教師是關鍵。每個學年,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及土地資源管理系不僅按照管理對年輕教師進行實驗室綜合利用平臺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評判,更會對專業畢業生工作境況及遇到的現實問題進行剖析,使專業課程教師在思想上和現實的教學中堅決摒棄那種把實驗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錯誤認識和行為。經過近幾年來的不斷努力,專業課程教師已經認識到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提升和拓展,是理論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
2.2.2 實驗室細分實現社會需求和學生興趣傾向二者的統一 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緊跟時代步伐,積極獲取社會信息,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突出海南省特色專業亮點:以課程教學為依托,以社會需求(也包括土地管理領域內的熱點問題)為指向,進行實驗室精準細分為: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土地利用規劃實驗室和房地產項目營銷與策劃實驗室。以此鼓勵專業教師積極探索課程實驗實踐教學改革;鼓勵專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實踐,學校提供相關學生創新性學習資金支持。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內部實行雙向選擇模式:當專業學生進入大二即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精準細分為地理信息系統、土地利用規劃和房地產項目營銷與策劃3個方向的基礎上再一次細分,3個方向有專業科任教師負責,特別是對實驗室一些實驗實踐教學操作性強且產品更新換代快的儀器或軟件,如RTK、全站儀等,院校會和相關公司(絕大多數建有專業實驗實踐校外實踐基地)結對,讓學生在實驗室中就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前沿的技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主要通過下表進行精準細化細分:
模塊式課程細分教學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內部實行雙向選擇模式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大一大二學年的學習,學生在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公共基礎模塊、信息技術模塊、土地管理模塊及資源經濟模塊的學習與掌握,特別是在專業科任教師指導引領下,學生在結合自己及社會實際情況,開始在專業內部進行興趣傾向分流,由此也就引出實驗室學生自主管理創新模式。
2.3 積極開創實驗室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管理創新模式 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實行實驗室主任+實驗室教輔人員+學生助理的日常管理模式。為了給專業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能真正實現學生自我實驗實踐的獨立性,實驗室在開放時間上實行定時、預約及無限時3種開放形式。定時就是以每個學期專業課程教師所授課程實驗課時為依托,專業課程師生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相應的課程工作量,以此提高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時效性。預約模式就是要求向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辦公室提前提出實驗室使用申請,經實驗室管理人員協調并通知實驗室學生助理備案后,預約學生在學生助理的配合下進入實驗室,此實驗室預約模式可以分層拓展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疑問探索推進和自主實驗實踐能力的提高。無限時實驗室管理模式是本專業學生對所學已學等相關內容進行課前預習、課后練習,特別是專業器材,如全仗義、RTC等測量器材的練習等,學生可以在提前預約的基礎上,經學生助理記錄備案后無限時的進入實驗室進行儀器操作和相關實驗,如節假日等,學生可以全天候的呆在實驗室,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實踐。
2.3.1 以“2+1”帶動模式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理念操守 模式一:專業課程教師(包括教師科研項目引領)與學生科研助理的勤工+培養訓練模式,這里尤其要講的就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行的雙向促進(促進教師申報科研和促進學生加入教師科研團隊),通過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這個現實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進一步了解和團隊內部默契的團結協作感情,以此真正實現教學相長(見圖2)。
模式二:興趣小組(高年級帶動低年級),配以土地資源管理學生聯合會+專業性強的比賽項目模式,專業實驗室這個平臺搭建后需要具體的內容來豐滿,除了教師科研外,專業性強的校內外比賽賽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沖擊點,在這個過程中能讓在校學生看到自己、看清自己,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真正有反思,有奮起(見圖3)。
2.3.2 多方位規章守則下學生自主管理的行為控制 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采用過程量化與結果質化相結合的指標模式。每個學期開始,院校教務部門就會對各個專業實驗室進行量化式的常規檢查考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準細化考核方式,由學院主管實驗室副院長、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系主任、實驗室負責教師及高年級專業學生組成自查小組,制定可細節量化規章守則125條,專人檢查、專人登記、專人反饋,以此確保學生自主管理規范性、安全性、科學性、高效性。
2.3.3 分層循環互動模式提高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效率和利用效率 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管理創模式是雙向選擇模式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檢驗雙向選擇模式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也可總結為:分層循環互動模式就是大學生自主管理實驗室管理創新模式的動力源,這個分層包括2個層次:層次一就是大二大三學年為一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實驗室層次,上述已有論述;這里主要論述的是層次二,即在大四學年(主要是下學期)學生陸陸續續實習返校后,針對他們對實習過程中自己知識技能方面的欠缺,進行再一次(校內最后一次,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培訓。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通過再一次的實驗實踐教學學習,進一步縮短自己技能和社會需求的差距。與此同時,專業科任教師可以通過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這一平臺實現上述2個層次的有效溝通。
3 前進中的海南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
3.1 在積極應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中推進實驗室循環效率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室在合理利用學校實驗室專項基金的同時,積極多方位的開拓校友優勢,獲得多項已畢業且在社會上做出成績的校友人力物力財力的贊助,并聘請其作為校外指導教師,積極利用實驗室這個實驗實踐教學平臺,指導在校生成長,校友的經歷是在校學弟學妹憧憬社會的“回音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在校專業學生呆在實驗室,靜得下心、刻苦地學,進一步提高實驗室循環使用效率。
3.2 科學理性得面對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推進過程 好鋼要用到刀刃上。土管人特別是專業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在當前國家加大對中西部高校(海南省也屬于中西部地區)實驗室資助力度中,改變過去那種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購置輕利用效率的做法,突出專業特色,對專業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提煉和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積極呼吁大學生自主管理的實驗室管理創新模式,這種模式是積極應對實驗室器材時間折舊,提高使用率及使用價值的有效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驗實驗教學中實現實驗室功能最大化,才能在實驗室實驗實踐教學中真正實現教育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英俊,孫淑琴,于世鈞,等.多種模式開放實驗室,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3):121-124.
[2]欒喬林,谷秀蘭.土地資源管理特色專業建設與實踐---以海南大學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4(23):150-154.
[3]王興邦.實驗室開放的內涵與機制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5):11-13.
[4]左鐵鏞.高校實驗室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3.
[5]劉志軍.實驗改革和實施開放實驗模式的創新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17-19.
[6]楊鳳珍,謝蓉,高欣,等.開放式研究型專業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23-25.
[7]李鳴華,李欣.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3):8-10.
[8]李艷華.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實驗室建設和管理[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8(3):94-96.
[9]徐輝,魏瑩,侯海鴿,等.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1,14(2):148-151.
[10]初漢芳,李鋒.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0,13(6):139-141.
[11]張彩紅,虞春生,吳曉晨,等.創新是高校實驗室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334-337.
[12]劉冬英.實驗室工作之我見[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8,4:122-123.
[13]許素芹.如何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J].跨世紀,2008,8:113-114.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