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玲 孔令華 朱子瑤 鄭寶東 曾紹校
摘 要:食品生物技術是研究生物技術在食品領域應用的一門學科,課程理論知識多,傳統教學課堂枯燥乏味,而新的教學方式——“微課”的誕生對于提升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這種新式課堂是個性學習、在線學習、碎片化學習的綜合體,在國際廣受關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該文淺談了微課的定義及特點、制作步驟,并重點舉例《食品生物技術》中的重要專題“轉基因食品”,以此作為微課設計對象;闡述了《食品生物技術》的教學現狀及教學組織特點,提出微課教學方式在“轉基因食品”中的設計原則、設計思路以及設計要點,為高等教育理論課《食品生物技術》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生物技術;微課;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2-133-03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Lin Shaoling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As a main course in food application field, the theory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is mainly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food research field.Due to the bo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ew teaching ways are develp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heory teaching of Food Biotechnology.With the advantage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micro-lecture play a good role in provoking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lecture, and the topic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was choos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idea and key points of micro lecture design, which could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Food Biotechnology”.
Key words:Food biotechnology;Micro lecture;Teaching method
食品生物技術(Food Biotechnology)是研究生物技術在食品領域應用的一門學科,基礎理論較多,抽象概念難以理解,傳統的教師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隨著微時代的到來,一種豐富有趣、微小精悍的新型教學方式——微課應運而生。這種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且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分析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教育教學非常有幫助[1]。
本文淺談了微課的定義、特點及制作步驟,并重點舉例說明了其在食品生物技術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證實其在食品領域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體現食品學科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1 微課的定義及組成
相較于傳統授課方式,微課(Microlecture)以微小為顯著特色,教師采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方式為主,輔以配套資源,圍繞某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微課進行學習,提高了對學習的興趣性和自主性。這種新型教學形式既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繼承,更是對傳統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 微課的特點
當前,微信、微博、微電影之所以越來越受人歡迎,在于其“微”的特點。相比傳統的長篇新聞,人們更愿意花費更少的時間看到更多的內容。微課正是利用此特點:主題突出、視頻為主、時間較短[2],具體如下:
(1)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講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一般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
(2)以視頻為主、資源容量小:“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3)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min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min。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min或45min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3 微課的優點與不足
3.1 微課的優點 (1)課程資源由各種教學短片構成,內容以知識點為單位,聚焦新知識講解,形式上強調片段化、碎片化,便于網絡傳播與學習;(2)由傳統的教師授課給學生學習到技術支持的學生自學并且教授給他人;(3)提供支撐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的支撐環境,提供教學分析、評價與診斷功能;(4)通過云計算、云存儲技術建立可流動、可獲取、可應用的大規模非結構化教育數據。
3.2 微課的不足 事物都有兩面性,微課也不是萬能的,它有著自身的局限性,如單次授課只能講解一個知識點、視頻錄制和制作較復雜等,同時也要考慮完全視頻教學的形式在學生中的接受度。最好采取微課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形式[3],循序漸進。
4 食品生物技術微課的制作及應用
制作微課時可以使用快課工具+PPT錄制、拍攝設備直接錄制教學視頻、電子白板軟件錄制、平板電腦+“涂鴉”工具錄制等多種手段。制作流程通常為:明確教學主題-撰寫教案設計練習—準備素材—制作課件—實施拍攝—后期制作—教學反思—上傳平臺。
在制作微課時,選題要有針對性,結構簡短完整,視頻錄制應內容豐富,注意分鏡設計、時間的控制;授課時應注意語言明確規范,視頻和現場的切換,與學生的互動[4];課后將微課放置網絡平臺供學生復習,聽取建議以進一步完善教學[5]。
本文以食品生物技術的一個重要課程專題“轉基因食品”為例闡述微課在這門課當中的應用。“轉基因食品”作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不足,爭議較多,如果通過傳統教學方式,需要45min的教學實踐,而采用微課教學方式,我們設計成15min的微課,課前提出3個問題:什么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它是否存在長期隱患?由此讓學生思考并引出本節課內容。視頻中講解轉基因食品概念、分類、優缺點、爭議問題以及各國政府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等,同時PPT展示番茄、黃金大米等轉基因食品的圖片表征其重大社會意義,并配以圖表數據展示轉基因作物在各國的種植面積等,在視頻進行中現場與學生互動提問,就市面上小西紅柿、彩椒等是否為轉基因食品問題進行討論,從而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轉基因食品的概念。課程結束時再對課堂重點內容進行簡單總結,并把相應的微課視頻放在公眾網絡平臺供學生復習思考。
運用微課這種授課形式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課程內容,輕松學到知識,對枯燥無味的知識可以深刻記憶,而且編輯好的視頻資源能夠幫助教師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技能[6]。微課鼓勵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通過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流程、教學結構,能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5 微課資源在高等教育食品學科中的前景展望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中食品科學課程的授課方式主要以教師集中授課為主,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網絡web2.0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食品科學學科的教師而言,微課技術能突破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革新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有望成為食品學科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學生而言,微課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感官認識,提高學習效率,可以課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但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從國外引進的教育模式,面向的學生情況有所區別,未來還需進一步的調整和改善以適應我國實際教學[7]。
6 結語
微課是微型課的代名詞,來源于現實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師授課的濃縮、搬遷與改版,本質上屬于教師為中心模式。網絡技術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介入手段,突破了傳統課程教學的基本結構,對課程教學的內容結構、教學流程結構、師生互動結構進行了優化與重構,從而帶來了新的教與學方式。
微課小而精、新穎而有趣,應用在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術理論教學中,既能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微課的制作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尤其是推陳出新的能力,比如對素材的選擇、視頻的剪輯、講解的方式等,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制作微課,跟上時代的步伐,將其應用到食品科學專業理論教學中是高校食品科學專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惠敏,江長冰.微課,要微在何處[J].課程教學研究, 2015,2:92-93.
[2][4]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4,11:71-73.
[3]傅維.基于《食品衛生》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與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5,58:160-161.
[5][6]綦慧敏.微課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05:123.
[7]羅方.微課在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應用初探[J].中外食品工業(下半月),2015,4:113.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