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博(扶風縣絳帳鎮興無小學 陜西扶風 722205)
?
巧妙運用提問藝術 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王文博(扶風縣絳帳鎮興無小學 陜西扶風 722205)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勇于創新”,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方法,是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科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有效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它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該文對如何運用有效提問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探討。
關鍵詞:提問藝術;提高;教學效率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91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教學的不懈追求。要構建高效課堂,我們就不能再沿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而是要著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與魅力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實現高效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謂高效提問是指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精心設置問題,提高問題的實效,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一種方法,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如果運用得當,那么對于鞏固學生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興趣并不是教學的點綴,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只有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激起學生內心對認知對象的主觀認可與積極情感,學生才能愉悅地接受,并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利用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教師若能在授課中提出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縱橫聯想所學知識,以溝通不同部分的教學知識和方法,這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處的,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數學課若是脫離了生活就會顯得枯燥乏味,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則學生聽來索然寡味。若教師能結合實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愉悅的情境,則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維。如在學習正負數時,可以引入學生所熟悉的天氣預報。教師通過播報全國各城市的天氣情況,讓學生來記錄。學生可以輕松地記錄零上度數,而對于零下多少度要如何記錄有所疑問。此問題引發了學生的關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興趣。
由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問時應注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效率原則,適時原則,梯度原則,角度原則。
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而提問手段的運用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參與與消極接受,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地位與學習方法。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思考這樣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的車輪都是什么形狀的。學生根據生活常識都知道車輪是圓形的,但卻不知道為什么是圓形。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可以此問題深入事物的本質,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主動探究。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直觀而動態地展現車軸固定在圓心,當車輪向前行駛時,圓形車輪的邊緣到車軸的距離是一樣的。然后將畫面定格,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標記圓心的位置以及半徑。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利用小木棍、硬紙片等演示這一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圓心和半徑以及圓的基本性質。這樣的教學將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能夠體現學生參與的主體性與思考的獨立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實現深入本質的理解,使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
課堂提問的題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點上,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問時,更應慎重,要緊緊圍繞著重點,及如何攻破難點提問題。大家都知道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認知水平低下。如果教師直接將思維的過程講解出來,學生依舊只是知識的接收者,而失去了思考與思維的獨立性。我們可以利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為思維困惑中的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攻克重重難關,直達成功的彼岸。這樣不僅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能強化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發現者與探索者。為此,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直接指出問題所在或是直接告訴學生要如何做,而是要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提問的啟思功效。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三角形面積是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內在的關聯?這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僅可以誘發學生的探究欲,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一堂數學課的教學是多元化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價值觀教育,讓整個課堂始終沉浸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小學生雖小,但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基礎知識、認知規律、思考方式與興趣愛好,因此在數學學習中自然也會有著不同的表現與行為。而以往的教學無視學生的個性,將學生視為同一標準的容器,這樣的教學只能將學生塑造成機械的知識擁有者,而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的點撥,像疏通河道一樣,把學生的思路理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教師要區別對待:對于差生,只要能掌握一種推導方法,能夠記住這一公式就可以;而對中等生,要掌握兩種以上的推導方法,并能真正地掌握、靈活地運用;對于優秀生則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側重于學生對知識本質屬性的理解,側重于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這樣的問題是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很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巧,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徐兵玲.淺析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1).
[2]華兵.高效課堂從有效提問開始——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