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杰(中華女子學院 北京市 100101)
淺議反家庭暴力法的亮點與不足
楊少杰(中華女子學院 北京市 100101)
家庭暴力是很早就有的事情,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婦女地位的提升,對家庭暴力要堅決抵制的態度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家庭暴力的發生不僅會打破家庭的和諧,而且也會一定程度上危及社會的安定。家庭暴力在經過眾多專家和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推動下,終于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頒發出來,將對我國以后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對反家庭暴力法進行詳細的分析,試圖使其得以更加的完善,更好的適應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家庭暴力;亮點;不足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43
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1995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的召開,彰顯了我國對婦女人權保障和維護的重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里,丈夫打老婆是家庭領域的私事,公權力不應過多干涉,而且公權力干涉家庭暴力也缺乏正當的法律依據,但是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完善和對婦女人權的保障與維護,我們國家對家庭暴力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婦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家庭暴力不僅是對婦女人權的嚴重侵犯,而且也是被文明社會和法治社會所不能容忍的一種犯罪行為。2000年3月,湖南省出臺的全國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湖南省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決議》,這標志著反對家庭暴力已經逐漸開始走上法律路程。
2016年3月1日起,我國的反家暴法正式開始實施,這部反家暴法的出臺在我國反家暴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出臺不僅標志著反對家庭暴力已經成為國家政府和全社會的共識,而且也標志著我國在婦女人權保護事業上取得了新的成績。我們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要注意不斷的完善立法,這樣才能跟更好的促進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希望對這部反家暴法進行詳細的分析,試圖找出相關的亮點與不足,使我國的反家暴立法工作能取得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為更好保障人權提供更加切合實際的法律依據。
從我國社會開始廣泛認識到家庭暴力危害的嚴重性之后到反對家庭暴力得以單獨立法,這個過程曲折而又漫長,但是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和廣大熱衷于反對家庭暴力的人士的不懈努力和推動,反對家庭暴力法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它的出臺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對我國千百萬的家庭帶來和諧與穩定,另一方面也將會不斷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現針對這部反對家庭暴力法的幾個亮點作出簡要的分析,以便探索我國在反對家庭暴力和維護婦女人權事業上所取得的進步。
1.將反對家庭暴力上升到國家層面
過去人們一慣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的私事,當有人報警或者尋求居委會等一些機構的幫助時,這些機構通常是采取說服教育和調解的態度,認為家庭內部的私事不歸他們管,即使想要管理也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但是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確指出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這個規定就將對家庭暴力的反對態度和相應措施上升到國家層面,這樣公權力就有資格和法律依據去管理和制止家庭暴力,甚至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從國家層面給家庭暴力實施者以嚴重的打擊,給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了保護措施,體現了我們國家在反對家庭暴力態度上的“零容忍”。
2.人身安全保護令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
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在遭受家暴之后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這就意味著當家庭暴力發生的時候,受害一方可以直接通過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避免遭受更大程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頒發具有法律效應,實施家庭暴力者如果觸犯保護令的相關內容就會被執法機關給予相應的處罰措施,也會給實施者心理上一個震懾,進而防止家庭暴力的再度發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護受害者的人身安全,而且也展現了我們國家在人權保護事業上取得了進步。
3.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
反對家庭暴力立法中作出明確規定,指出相關單位發現家庭暴力相關事項的時候應該按照規定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因為沒有保安造成嚴重后果的,將對相關責任人采取處分措施。這條規定是強制報告制度在反對家庭暴力法的體現,在反家庭暴力法頒發之前,鄰居、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等相關人員和單位在最初接觸到家庭暴力的時候都是認為是家庭糾紛,大部分都不會認為是違法行為而報警,這樣的認識會讓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也就致使一些家庭暴力愈演愈烈,最終釀成許多慘案。
強制報告制度的實施將會使相關部門和個人在面對是否要制止或者報警可為或不可為的態度變成必須為,這樣也就對直接的制止家庭暴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從而主動的去制止和預防家庭暴力,從而維護更多的家庭穩定與和諧。
4.在反對家庭暴力領域引入對社會工作和社會組織
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是助人自助,自由、平等和公正是社會工作的目標,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專業和職業,有自己的專業工作方法,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緩解服務對象的壓力,幫助服務對象擺脫困境,從而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提到各級府應當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家庭關系指導、家庭暴力預防知識教育等服務,這個規定中社會工作機構的服務得到了肯定,不僅體現了社會工作在反對家庭暴力中所能做的工作,而且也體現了我國社會管理理念向社會治理理念的轉變。
社會工作在反對家庭暴力領域提供的服務將有效制止和預防家庭暴力,并且為正在發生家庭暴力的家庭提供相應的社會工作服務,通過矯治和心理輔導等工作方法的使用,使更多人擺脫家庭暴力的困擾。
反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毫無疑問將會有效遏制家庭暴力的發生,對和諧家庭的構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反對家庭暴力的立法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但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分析也不免發現這部反對家庭暴力法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對離婚和分手之后遭受的暴力沒有明確的處理辦法
很多暴力在離婚和分手之后也經常發生,通常表現為施暴者對受害人的糾纏,有的是發生肢體沖突,有的是語言威脅,這樣的暴力給受害人帶來嚴重的身體和精神傷害,如果這類的暴力被當做普通的治安案件來處理的話是不妥當的,有如下理由:
(1)騷擾和暴力往往具有頻繁性,發生暴力雙方曾經的關系比較特殊,兩人的糾紛如果按照普通的治安案件來處理,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處理過一次依然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2)離婚和分手后曾經的施暴者可能會采取言語騷擾和威脅的方式糾纏受害者,這些方式有些情節較為輕微并不構成違反治安處理條例,公安機關也就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來對此類情況進行處理,從而使這樣的糾纏行為得不到有效制止。
所以建議將離婚和分手后的暴力也歸納到家庭暴力當中去,用反對家庭暴力法來約束和制止離婚和分手后的暴力,從而為相關機關處理這樣的案情提供法律依據和準則,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權益,給施暴者以相應的處理,維護社會的和諧安定。
2.沒有對“以暴制暴”作出相應的規定
“以暴制暴”是指在發生家庭暴力的家庭當中,受害者一方在發生家庭暴力時以暴力的手段將施暴者殺死的情況。在“受暴婦女綜合征”沒有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時候,發生“以暴制暴”的案件大都沒有當做正當防衛,而是按照故意殺人來進行處理,而按照“受暴婦女綜合征”中后天無助理論和暴力循環理論,“以暴制暴”案件當做普通刑事案件來處理需要慎重考慮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受暴者由于長期處于家庭暴力的陰影之下,相關司法實踐并沒有社會性別意識,沒有認識到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特質和社會生活經歷,對女性在保護自身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并沒有與男性區分開來,對女性來講這是不公平的。
(2)“以暴制暴”發生的情況通常是受暴者趁施暴者休息或者不注意的時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殺死施暴者,而在“受虐婦女綜合征”理論看來,家庭暴力的發生時間不能單指施暴者施暴的時間,該理論認為家庭暴力持續的時間往往是難以把握的,在施暴者休息的時候由于之前施暴者給受暴造成精神上的損傷,致使受暴者依然擔心自己隨時可能會再次遭遇暴力,而這段時間也是屬于家庭暴力發生的時間內的,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受暴者所采取的任何行為都將是正當的和合法的自我保護。
由于當前社會并未完全認可和接受“受虐婦女綜合征”和醫療鑒定機構對精神疾病的鑒定技術尚不是十分的準確和可靠,以至于許多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出現“以暴制暴”情況的時候被當做故意殺人的刑事案件來處理,在加拿大等國家“受虐婦女綜合征”已經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基于法律的人性化和對婦女人權的保護角度出發,希望相關部門在對出現“以暴制暴”的婦女進行案件審理的時候能夠有相應的社會性別意識,在不失法律公正性的前提下更加的彰顯人性的光輝。
3.缺乏對醫務人員的家庭暴力意識提升的培訓
在家庭暴力發生后,受暴者如果身體上受到傷害必然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和傷口包扎處理,那么醫護人員就需要有家庭暴力的意識,進而按照反家庭暴力法的報告制度將情況反映給相關部門,醫護人員應該有敏銳的家庭暴力意識將有利于以下幾方面:
(1)通過家庭暴力知識的系統培訓使醫護人員能夠有效辨別來診病人是否是遭受了家庭暴力的傷害,比如可以通過詢問病人和觀察病人傷勢,是否是遭遇了家庭暴力的傷害,進而做好進一步的上報工作,以保護受害者的身體健康。
(2)醫護人員在發生病人確實是因為遭受家庭暴力而受傷的情況下,要能夠對病人的傷勢和傷情采取拍照或者登記處理,以作為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的證據,方便相關單位和司法部門做進一步的處理。
發生家庭暴力之后,很多受害者只是到醫院進行傷口處理,出于多種顧慮可能對自己遭受家庭暴力并不想告訴其他人,因此家庭暴力的發生往往具有隱匿性,而醫護人員在接診遭受家庭暴力傷害的病人時,如果具備家庭暴力相關意識,就能對家庭暴力作出及時的上報,對制止家庭暴力的再次發生是非常有益的。
家庭暴力不能當做家庭內部的私事來處理,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保護就是對人權的保護,我們正在建設的法治國家是不能容忍家庭暴力存在的。
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彌補了諸多法律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上的空白,也給相關司法機關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時提供了法律依據,毫無疑問,這部家庭暴力法的出臺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當然,任何法律都不能一蹴而就,存在亮點的同時也難免存在不足,我們必須不斷挖掘亮點,彌補和改進不足,這樣反家庭暴力法才能不斷的完善。
反家庭暴力法的頒布在我國的法治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彰顯了我國在人權保護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但是任何事物都處在發展變化中,反家庭暴力法只有不斷適應生活和時代的需求,并且更加的切合實際,才能真正的起到維護和保障社會和諧、家庭和諧的作用。
[l]李明舜 《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四種措施》[N]人民法院報,2007
[2]王俊、王東萌 《家庭暴力中女性以暴制暴的犯罪成因》[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
[3]郭維麗《對家庭中“以暴制暴”方式的幾點思考》[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
[4]陳敏《受虐婦女綜合征專家證據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M]訴訟法論叢,2004
[5]趙娟《將“受虐婦女綜合征”作為正當防衛的可采證據》[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
[6]許輝《反家暴,期待強制報告制度盡快入法》[N]檢察日報,2015
[7]李瓊宇《芻議家庭暴力強制報告義務的構建及限制》[J]法制博覽,2013
[8]李明舜《反家庭暴力應提上立法議程》[N]檢察日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