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平 李茂華(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
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產學研深度融合路徑研究
張煥平李茂華(西安思源學院陜西西安710038)
摘 要:本文在闡述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進行產學研融合必要性的基礎上,深度分析了民辦本科院校產學研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國家教育政策、區域經濟發展兩個方面提出產學研融合的迫切性。從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特點設置專業;以企業為導向,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校企合作;建立政府、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長效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產學研融合;人才培養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14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2014-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發揮辦學主體作用,公辦和民辦職業院校共同發展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以上這些政策意味著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推進產學研合作,是推動高等院校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高等院校落實其社會責任、檢驗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高等院校加強自身建設的強大動力。促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促進高校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辦學體制及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進而推動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但是,目前民辦高校普遍存在辦學缺乏鮮明的職業特色,專業設置方面與公辦院校雷同、盲目跟風,對地方經濟建設發展貢獻不大的缺點。民辦高校應該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培養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產學研融合模式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保障。
1.從國家教育政策講,民辦高校走產學研融合之路已成為必然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強化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科研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大力推動與產業需求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建立與產業、區域經濟緊密結合的成果轉化機制,提高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對產業和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新的需要和沖擊,也為了解決產學研合作存在的不足,我們更多需要在微觀功能層面審視發展產學研合作模式。產學研分別指的是生產、教育教學及科研三大功能,其主體是企業和高校,功能面向的受體為企業員工和高校師生。
2.從區域經濟發展講,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已步入經濟體制改革深水區,應充分重視產學研合作,因為這不僅是企業、高校謀求其自身發展的訴求,也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從而實現主體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必由之路。應用型民辦高校具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與使命,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以就業為導向,在辦學定位上要搞清楚自己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分工,在專業設置上需依托地方產業布局。
1.民辦高校自身問題
產學研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將高校的教學資源與企業的技術資源進行對接與整合,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民辦高校在此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大多數民辦高校師資力量薄弱,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對教師科研水平的提升不太重視;第二、部分民辦高校在教學實施、專業設置布局等方面沒有自己的特點,與市場需求脫節;第三、民辦高校的產學研融合還在起步階段,與之配套的機制和制度還不健全。
2.民辦高校與企業合作存在鴻溝
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民辦高校的目的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求得生存與發展。況且,與公辦院校科研實力相比,民辦高校自然是落后許多。因此,從企業的角度講,與民辦高校進行技術合作的積極性不大,意愿不強。
3.政府對民辦高校產學研融合缺乏有效的引導
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產學研融合,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環境支持,需要建立政府層面的支撐體系。德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高校產學研合作中,政府建立相應的中介服務機構,設立專項基金,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等非常重要。但我國政府目前對民辦高校產學研合作重視不夠。
1.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特點設置專業
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的使命就是培養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人才。基于這樣一個目標,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應廣泛開展市場調研,以需求為導向,更好的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堅持“厚基礎、快適應、強技能、信息化”的人才培養理念。
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校企合作
企業、學校在以需求為導向的前提下,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應用型人才的標準,結合知識、素質、能力等要素,因地制宜、合理設置專業。在課程內容上與崗位、職業標準相對接,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民辦院校應破除思想禁錮,走出長期形成的、固化了的“單一類型大學”模式,步下若干年來社會筑下的“知識殿堂”,不忌諱“職業教育”的概念,自覺、主動、快速的與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教育體系接軌。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相對接,構筑以“能力為本”的課程體系,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工作。逐步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利用產學研融合,大力吸收社會物質、智力資源,扎實推動學校各項教學基本建設,增強學校辦學活力。例如,西安思源學院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步伐,深入開展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企業培養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主動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要,與陜西物聯網產業園簽訂合作協議,實現產學研“緊密型”融合發展。
3.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
首先,地方政府應發揮其引領作用,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服務體系,完善企業評價機制,為企業與高校合作創造一切有利環境。鼓勵企業在項目研發上與民辦高校合作,并在稅收、社會評價等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傾斜。其次,民辦高校應建立有效、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制定產學研合作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再次,針對民辦高校教師重理論而輕實踐的現狀,應完善教師社會實踐制度,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工作。使教師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行業專家充分交流、合理流動,達到師資資源上的優勢互補。
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在選擇產學研融合路徑時應立足地方、面向區域、準確定位,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高校與企業充分融合,通過平臺的搭建,使教師、企業領導及優秀員工不斷進行角色轉換,實現高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政府部門在產學
研政策上應給予更大的支持,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實現產學研融合,促進科學技術盡快轉化成生產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廣銀,產學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使命[J].求是,2012,(01)
[2]柳友榮,項桂娥,王劍成.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5,(05):64-68
[3]邵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探索與思考——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分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5,(8):7-9
[4]劉在英.民辦高校產學研結合教育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07-108
張煥平(1976—)男,陜西大荔人,法學碩士, 會計師,西安思源學院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
李茂華(1980—)男,安徽潁上人,管理學碩士, 審計師,西安思源學院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審計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受西安思源學院科研項目支持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