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陳莉萍
堅持“四化”理念 讓職工成為工會工作主角
□四川省資陽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陳莉萍

在新的形式下,工會怎樣更好地維護會員利益?怎樣更好地服務職工?怎樣做好橋梁和紐帶?積極探索推行工作項目化、活動群眾化、資源社會化、服務常態(tài)化“四化”理念,整合資源,讓職工成為工會工作的主角,推動工會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事在基層做,真正為職工排憂解難。這應該是解決問題之道吧。筆者以四川省資陽市總工會為例談點體會。
工作“項目化”。圍繞全國總工會、四川省總工會年度重點工作和資陽市委階段性中心工作,將涉及職工群眾利益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技能培訓、困難救助、精準扶貧等項目,通過項目化運作,購買公共服務,讓更多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到工會工作中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資金的作用,為職工辦更多、更好、更實在的事。近年來,資陽市總工會承接了四川省總工會創(chuàng)業(yè)小額貸款貼息試點項目,共發(fā)放貸款3200萬元,工會貼息資金190萬元,培育農民工(職工)創(chuàng)業(yè)基地60個,幫助400多名農民工(職工)實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夢。實施工會精品培訓項目,培訓農民工、下崗失業(yè)人員1.4萬人。組織實施“秋送助學”項目,整合各類助學金6530.1萬元、資助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8327人圓上學夢。實施五屆“冬送溫暖”項目、籌集資金1933.08萬元,惠及職工群眾37056戶。依托市惠民幫扶中心平臺,承接中央、省財政和省總工會幫扶項目,爭取幫扶資金2683.78萬元,幫扶困難職工3.7萬人次。這些項目化的操作,不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且得到了職工的好評。
活動“群眾化”。以職工群眾需求為導向,讓職工群眾在工會活動中唱主角,做到“每月有主題活動、季度有重大活動、每年有品牌活動”,最大限度的把職工群眾吸引到工會活動中來,通過工會組織專題討論、勞模先進事跡報告、培育職工新風等活動,凝聚職工共識和智慧力量,傳遞正能量。近年來,資陽市總工會組織十萬職工大練兵、大比賽,開展系列活動150多項,涉及領域和行業(yè)21個,參賽工種72個,參賽職工60多萬人次;選樹資陽市“我學、我練、我能”示范崗20個、崗位能手35個,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參與面達到93%,參賽職工近12萬人次;深入開展“五化五強”班組建設,推薦評選“工人先鋒號”全國級4個、省級7個;建立省級技能人才(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3個,創(chuàng)新工作室獲得授權專利160件。這些活動都是從群眾意愿出發(fā),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贊同。
資源“社會化”。積極探索社會化運作資源模式,主動承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依托市級惠民幫扶中心、市級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兩大平臺”,推動形成“哪里有合作伙伴,哪里有工會工作,那里就是工會陣地”的社會化資源新格局。近年來,先后聯(lián)系愛心企業(yè)、社會團體、基金會、NGO組織等40多家,籌集各類資金1521.52萬元,開展公益活動200余場次,惠及群眾26.9萬多人;建成職工“心靈驛站”10個;建成戶外勞動者之家15個。當今,工會要做好工作,就要跳出工會辦工會,放開眼界,拓寬思路,運用社會資源為職工服務。
服務“常態(tài)化”。推進服務職工常態(tài)化的機制、制度建設,最大限度的把服務職工體現(xiàn)在工會的每一項工作中,做到年年有計劃、季季有活動、月月有行動,切實把服務職工落到實處,常抓不懈。近年來,我們制定了《資陽市工會勵志獎學金管理辦法(試行)》《資陽市市級機關干部大病救助實施辦法》《資陽市總工會困難勞模幫扶工作實施辦法》《資陽市勞動保障誠信評價工作標準》等辦法,全市各級工會辦理職工(包括農民工)維權案件870件,受理率100%、辦結率97%,幫助1559名職工(農民工)追討欠薪、工傷(亡)賠償4300多萬元,促進了和諧勞動關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