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與工會
江蘇省總工會辦公室報道 近日,江蘇省總工會牽頭與省人社廳、安監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以關愛職工勞動健康為主題的“職業健康關愛行動”。
此次行動的主要內容:一是廣泛開展夏季安康“三送”活動。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基層企業五級工會聯動,重點走訪慰問重點工程建設、城市環衛農村保潔、公用設施維護、企業高溫作業等行業和領域的一線職工,為高溫作業職工送清涼、送安全、送法律。二是加強“安康·愛心驛站”建設。推動沿街報亭、商鋪、藥店、銀行等設立站點、配備設施,為環衛職工、外賣送餐員、快遞員、交通巡警等戶外勞動者提供休息場所,免費供應茶水,提供防暑降溫藥品和其他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2856個驛站(點),覆蓋戶外勞動者10萬余人。三是開設“網上安康課堂”。利用電腦網絡、手機微信等現代新興媒體,開發“網上安康課堂”職工勞動安全知識普及教育平臺,通過網上學習、職工自我出題、安全知識競賽、考試積分抽獎等方式,加強高溫勞動保護知識的普及教育,幫助職工強化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截至目前,全省1.3萬名職工在“網上安康課堂”進行了注冊登記,參賽職工達33.2萬余人次。
江蘇省蘇州市總工會 翟劍報道 日前,江蘇省蘇州市政府下發了由蘇州市總工會、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安監局和知識產權局共8家單位聯合發起的《關于在全市職工中廣泛開展“建功十三五爭當排頭兵”主題立功競賽活動意見》。
《意見》指出,要圍繞“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和蘇州“十三五”階段性發展目標,牢固樹立并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引領,以創新為主題,以提升職工素質為主線,開展“建功十三五、爭當排頭兵”主題立功競賽活動。
《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爭取每年實現“五個百”的目標,即:“百萬職工大培訓,百萬職工大練兵,百項工種大比武,百萬職工提建議,創造效益超百億”,使立功競賽覆蓋面日益擴大,推動轉型發展作用顯著增強,職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意見》要求,在主題立功競賽中,要努力做到:一是職工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競賽活動,激發廣大職工主人翁精神和創造潛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廣大職工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和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共識和力量。二是職工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提高。“十三五”期間,實現職工技術革新項目5萬項,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5千項;獲得國家專利5000項,其中發明專利1000項以上、適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3000項以上。三是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整體提升。在全市普遍開展職工技能競賽活動,每年組織市級以上技能競賽工種不少于20個,參賽職工達到20萬人以上,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賽企業達到70%以上。四是參與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力度明顯加大。普遍開展“我為節能減排做貢獻”活動,重點企業節能減排達標競賽職工參與率達到100%。普遍開展安全健康知識教育,使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明顯增強,5年內“安康杯”競賽活動在規模以上企業的覆蓋面達到70%以上。
遼寧省大連市總工會辦公室 孫娜報道 遼寧省大連市總工會與市安監局聯手,規定企業負責人必須向職代會報告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并將此作為延伸安全生產監管手臂的新舉措。
他們的主要做法:一是聯合出臺文件。結合大連市生產經營單位的實際特點,于2015年兩部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于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的指導意見》《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測評方案》和《關于強化民主監督切實做好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等。二是聯手推廣實施。開展首批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安全生產)工作情況試點。三是聯動測評考核。將該項工作納入大連市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系,建立并實施了簽狀單位年度職工代表無記名投票民主測評考核機制。經測評不達標的企業將在由大連市總工會、市安監局組織的各類先進評選中實行一票否決。
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工會和安監部門已對683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代會報告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進行了測評,其中市屬企業92家,市安全生產簽狀單位42家。從測評情況總體看,職工群眾對本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滿意率普遍較高,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有待加強和改善的問題。
河南省西平縣總工會 宋娟報道 河南省西平縣總工會聯合人社等部門全力做好供給側改革勞動關系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堅持隱患排查不放松。針對隱患苗頭,西平縣總工會要求各級工會要重點關注勞動關系矛盾,定期不定期開展勞動關系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工作,實施勞動關系預警,強化工會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指導;繼續督促企業工會做好重大事項主動報告制度,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
堅持宣傳指導為先。與勞動部門聯合實施對企業約談制度和專題座談會,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風險提示,主動聽取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問題,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強化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培訓,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規范管理,切實提升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水平;推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專職人員持證上崗,提高依法協調勞動關系工作能力和水平。
堅持嚴把政策處置關。對關停并轉企業涉及勞動關系領域重大事項,配合人社部門切實履行好工會職責,建立“一企一冊,一企一檔”,把好涉及勞動關系處置的政策關;注重加強對企業和職工的宣傳引導,把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解釋清、講解透,引導勞資雙方對涉及勞動工資、勞動關系事項進行平等協商。
堅持突發性事件快速響應機制。強化工會工作網絡體系,加大對企業勞動關系隱患事件的群防群動,暢通職工勞動保障維權綠色通道,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維護企業和諧穩定,促進企業生產健康發展。
加強聯動機制建設。加強與人社、公安、安監等部門的聯系,建立定期工作會議制度,互通信息,加強溝通,明確工作職責,發揮各方工作優勢,加強對供給側改革中可能出現的不和諧因素的預測、排查和布控,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預案、有措施、有方法,及時介入,及時解決。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總工會 胡相寧報道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通過構建“三大體系”,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實施、工會監督、職工參與”的民主管理運行機制,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構建黨政主導的“大調控”體系。成立了由青銅峽市委、政府分管領導參與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勞動關系三方定期向黨委匯報、工會與政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等制度,吸收工會參與所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從源頭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以青銅峽市委、政府印發了《關于做好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的通知》,將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寫入市委工作要點,強化了黨政在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權益方面的主導作用。
構建勞動關系三方“大協商”體系。率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了“市人社局代表政府、市總工會代表職工、市工業和商務局代表企業”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三方主要負責人每年定期、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通報勞動關系、矛盾化解、爭議調解、監督勞動法律法規貫徹執行等情況。三方協調機制建立以來,召開協商會議39次,協商研究涉及勞動合同8次,集體合同9次,勞動爭議處理8次,社會保障6次,安全衛生7次,勞動保護6次,工資分配7次,再就業3次,調研檢查13次。
構建企事業單位“大維護”體系。指導企業建立了“四項制度”和“四種機制”,即:勞動合同制度、集體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勞動爭議調解制度;職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機制、職工精神文化權益保障機制、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保障機制、工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機制。細化和量化了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相關標準。采取走訪座談、查驗資料、幫助建章立制等方式,督促企業加快創建進度。目前,有3家企業獲得寧夏回族自治區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4家獲得吳忠市級,28家獲得青銅峽市的命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