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倩茹
[摘要]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評價;培養;自信;發展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我校的素質教育平臺的多方面評價,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建立自信;同時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改變原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評價還能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從英語教學中得到有效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反思,適當調整。評價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在黑河小學小班化的課堂中,科學評價被廣泛應用。如何讓學生在評價的指引下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發揮小班化的優勢,成為我關注和研究的主題。在英語課堂,老師的表揚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老師經常用“good! You are clever! Well done! Wonderful! Excellent! Super! Cool! Great!”等詞語來鼓勵學生,那么整個課堂學生的興趣就會格外的濃厚,他們會因為自己得到老師的表揚而不斷努力。
在這些基礎之上,我校建立了一套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小學素質教育平臺。針對我校的素質教育平臺中的英語評價部分的使用,我從書中學習到評價的方式有很多,不能僅限于表揚,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使學生樹立自信,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養成敢于開口、樂于開口的好習慣。因此,我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會關注以下幾方面:
一、評價主體的互動化
這一原則強調了學生是評價的主體,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關注評價結果。在我們的評價英語部分,學生可以進行互評,如課上的英語活動中聽、說、讀的部分,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相互評價,評價出最好的,由教師進行評價卡發放;小組互評,如課上的小組合作活動中表現最突出的一個小組,每個同學都發評價卡獎勵。不僅如此,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進行課上優化的評價。也會通過家長的反饋來增加評價的多元化,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評價過程,這樣三位一體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家也能不斷養成好習慣,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互動化。
二、評價強調過程化
強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的評價。如學生每個學期的成長檔案袋,這是一個記錄學生點滴成長的過程,檔案袋中包括生活、學習和活動等多方面的資料,學生也可以自由創新完成。這種形式學生非常喜歡,很多都是自己動手制作的。學生的成長檔案袋要在學期末進行全校的展評活動,全校師生都可以進行翻看,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形成性評價中,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它重在促進評價主體的轉變、發展和提高,鼓勵將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課堂評價、課后評價和課外評價)。
三、評價內容多元化
很多教師都會認為評價就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不然,作為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發展和提高,更應該關心學生創新精神和心理素質的發展。我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全體教師也都在不斷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幫助每個學生培養自信,樹立自我。教師要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改進,自我提高。
在黑河小學的評價體系中,我們英語課堂對學生的課前評價是這樣做的:課前展示評價,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英語教師會在課前給學生三—五分鐘的個人才藝展示時間。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好表演、好模仿的特點,教師安排學生單獨或幾人一組輪流進行綜合才藝表演,教師鼓勵合作表演,表演內容和合作伙伴自定。具備較強能力的學生可表演課本以外的內容,或課本里面各單元綜合起來的內容,一般的同學可表演課本的對話、歌謠及Chant等,稍差一點的同學可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等。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的內容設計多個真實情境,由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和合作伙伴進行表演,所涉及的內容可包括天氣、童話劇、猜謎、Tongue ?Twist、歌曲、問答、談論、小故事、新聞等,但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也可以提早預約等。教師和其他同學觀看后做出評價,內容包括同學在表演中英語的語音語調、流利程度、面部表情、身體動作以及對相關英語知識的理解等。教師應注意客觀評價每位學生,盡量發現學生的可取之處,不過分挑剔學生表演過程中的語言錯誤,讓學生大膽發揮。教師可以用一顆紅蘋果代表英語小明星,并根據學生的表演情況填寫評價記錄。
在學習后“茶館式”的教學指引下,我們更加強調和關注學生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評價手段,也是課堂上師生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它貫穿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評價方式了解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掌握,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提問可以在師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與學生之間或兩人、四人小組之間進行,教師做適當的記錄。教師可以讓學生按座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假如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就在他們組所在黑板上的位置畫一個五角星或貼一個蘋果。下課前看黑板上,就知道是哪一組獲勝。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能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四、評價形式多樣化
我校在評價方面,尤其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評價形式更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期每個年級的英語都要進行四項英語競賽(聽力競賽、口語競賽、閱讀競賽、習作競賽),這些競賽就是讓學生在課上、課后、課外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英語教師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課后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真正把家校合作落到實處。我校每年的十一月要舉辦英語節,在英語節活動中,我們舉辦過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課本劇表演比賽、英語講故事比賽等。同時,我們也會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檔案”。結合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袋,把他們自己階段性的書面作業、英語小制作(如英語賀卡、英語主題活動手抄報等)、期末測試裝入自己的檔案袋,學期末進行交流展示評比。在生生展示成果時,每個學生既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學生們就能在反思中進行學習,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五、評價方法靈活化
在英語的日常形成性評價中,老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況,看他們能否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還要關注教師能否給予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而不是只注重分數的高低。如果學生對自己的某次成績不滿意,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準備后再進行監測,再次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重在促進學生的發展,應注意評價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引導學生表現自我,增強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
適度和適當的評價讓學生和教師都得到成長,教師的教育智慧也在不斷提高。在“以人為本”的和諧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不斷激勵學生深入探究。評價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成長和進步。
英語教學中的評價,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更是學生的一次學習和實踐機會,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我相信,每位教師只要能把評價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充滿自信,讓自信這顆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發芽,那樣我們才會看到它開花結果的那一天。我也相信,黑河小學的每位學生,在小班化的班級里都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紅.優化小學英語評價的幾點嘗試[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173-17.
[2]汪安旭.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優化[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06).
[3]周海燕.多元評價托起騰飛之翼——略談小學英語評價變革實踐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5,(03).
[4]裴文明.淺談小學英語評價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09).
(責任編輯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