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宛詩(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
“限娛令”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創新發展研究
任宛詩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摘 要:中國正處于一個急劇變化的轉型時期,經濟、政治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在此背景下,電視娛樂節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表現出競爭性和逐利性,并衍生出有悖于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為確保電視節目的健康發展,響應民眾凈化熒屏的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弘揚積極的價值觀,廣電總局出臺了“限娛令”。本文將從“限娛令”發布后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障礙為出發點,以湖南臺為例,探討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舉措。
關鍵詞:低俗化;“限娛令”;創新;電視娛樂節目
為確保電視節目的健康發展,響應民眾凈化熒屏的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弘揚積極的價值觀,廣電總局出臺了“限娛令”,2011年出臺了《廣電總局將加強電視上星綜合節目管理》文件,2013年出臺了《關于做好2014年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文件。《廣電總局將加強電視上星綜合節目管理》文件要求從2011年7月起,在17:00至22:00黃金時段,娛樂節目每周播出不得超過三次。
(一)媒體創新意識不足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電視媒體不斷迎合消費者的娛樂心理,而受眾的娛樂需求周期短、變化快,因此復制和模仿國內外的其他節目就成了電視媒體的一大捷徑。但是,這種捷徑也造成了電視媒體的思維凝滯、創新能力下降、創新意識日漸薄弱等問題。
(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到位
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熱情離不開政策的保護和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對電視創新起著鼓勵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娛樂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節目之間相互抄襲,連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也曾被指抄襲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節目的部分環節,但因目前我國相關法律還不完善,所以只能不了了之。
(三)電視娛樂節目的制播分離改革陷入困境
電視節目由專門的傳媒公司制作,電視臺則負責購買、加工、審核和播出。這種模式可以激勵電視節目進行創新,豐富節目的制作來源,符合當下的經濟發展規律。然而,由于改革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改革局面的混亂,制作方和播出方的權力地位差距導致的私下交易盛行、內部利益沖突導致的人才流失等,都使得制播分離改革陷入了困境。
(一)要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
當前,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缺乏創新力,與電視臺對人才的培育機制不無關系。電視臺只有為人才的培養提供相應的激勵與培訓機制,給創新型人才足夠展示的舞臺,方可實現自身的發展。湖南衛視在人才的培育和選用方面就打破常規,不以輩分論英雄,只以能力見長短,鼓勵人才各盡所長。對主持人的多元化培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例如,何炅,最早只負責主持《快樂大本營》等綜藝節目,但其后,不僅出了唱片,代言也不少,還活躍在電影圈,2015年7月份上映的《梔子花開》就是他作為導演的代表作。因此,主持人的全能化發展不僅能夠提升個人修養,吸引眾多粉絲,還是其所在電視臺的品質宣傳。
(二)要集思廣益,創新流程
每年7月份,湖南衛視都會有一次招標大會,專門評選出綜合創新度、成熟度、可行性、資源配備合理等方面的最優節目。前來招標的既有內部的員工和團隊,也有各工作室和創意公司。被選中的節目在被優化后能夠最終生產出來,出現在大眾熒屏中。事實上,這就是制播分離的一種體現,對制播分離改革的實踐能夠提高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力。2013年大熱的《爸爸去哪兒》就是這樣產生的,由于貼近生活、貼近市場,充分滿足了受眾的情感需求,《爸爸去哪兒》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盡管屬于引進的節目,但湖南衛視對其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創新。例如,片頭曲和片尾曲、天真稚氣的對白、父子對唱的溫馨、舊歌新唱的形式,都讓人眼前一亮。再加上更緊湊的敘事節奏、更豐富的戲劇沖突等,無形中就增加了這個節目對國內觀眾的吸引力。
(三)電視臺應建立自主品牌,維護品牌形象
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電視臺的立命之本。“限娛令”背景下,電視臺之間的較量實際上是品牌質量的較量,只有能提供優質節目的品牌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當下粗劣的娛樂化、低俗化產品涌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從業人員的“急功近利”,沒有為節目的長遠發展做打算,只為滿足大眾的“快餐”消費。如若工作人員能樹立起品牌意識,致力于品牌打造,就不難實現創新力的提升。
(四)加快產業化轉型,打造全方位的現代傳媒帝國
在過去,電視臺的客戶觀念只是廣告觀眾模糊的范圍和需求,而今,在市場經濟、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下,以“用戶”為特征的市場模式正在成為主流。為了掌握市場,生產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的電視產品,電視臺必須變觀眾為用戶,了解用戶的需求,擴大用戶范圍,從而更好地實現產業化轉型。
廣告收入的下滑讓湖南衛視認識到必須打造一個傳媒帝國,這個帝國要涵蓋的內容體系很大,有廣播、電視、電影、卡通、動漫、音樂、游戲等。同時,帝國還應擁有多種業態,包括媒體零售、視頻、互聯網電視、廣告等,最終形成大數據和用戶體系,成為一個有獨立生長能力、可持續發展、真正完成了向市場轉型的強大公司,這便是芒果傳媒。
(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擺脫低俗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使我國電視媒介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經濟屬性。為了提高收視率,許多電視娛樂節目一味制造轟動效應,以各種血腥暴力、淫亂色情的低俗場面吸引受眾,導致電視娛樂節目流于膚淺,創新力停滯。因此,要擺脫低俗化,實現電視娛樂節目的創新發展,就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電視媒體應當向大眾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擔負起培育受眾精神食糧的任務,兼顧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應杰.“限娛令”下的國內省級衛視的應對措施[D].西南大學,2013:39-43.
[2] 邵夢茜.“限娛令”背景下的省級衛視娛樂節目創新研究[D].湖南大學,2013:29-35.
[3] 石子亮.“限娛令”后湖南衛視娛樂節目轉型研究[D].湖南大學,2013:16-21.
[4] 肖晨.湖南衛視與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崛起[D].陜西師范大學,2014:31-38.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