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丹(浙江電視臺,浙江 杭州 310005)
?
信息時代電視媒體培養大眾藝術素養的幾點思考
胡 丹
(浙江電視臺,浙江 杭州 310005)
摘 要:《中國藍·書畫園地》是浙江廣電集團2015年新開的一檔書畫類節目。旨在通過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報道,讓當代書畫名家走進百姓,讓百姓走進名家的文化心靈,感受名家的人文情懷,領略名家的藝術風采,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素養、傳承民族人文精神。在此,筆者對信息時代電視媒體對大眾藝術素養培養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深度分析節目播出的必要性,并從自身出發提出培養大眾藝術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信息時代;電視媒體;藝術素養
(一)信息化時代社會大眾藝術素養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承5000多年,古老的文化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古人的書畫是其中最重要的藝術品類之一。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在歷史上的某一段時間里發展緩慢,甚至出現經濟、文化倒退的現象,群眾書畫藝術素養也出現嚴重缺失的狀態。進入新中國,經濟文化發展迅速,信息化水平也逐漸提高,但群眾藝術素養并沒有跟上同時期社會的發展節奏。就當下而言,群眾的書畫藝術素養與自身增長的藝術文化消費不成正比,藝術素養的缺失將會導致整個人生的不完整。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同時需要群眾藝術素養的同步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整體進步。
(二)電視媒體對傳統藝術素養所帶來的文化沖擊
隨著我國電視媒體產業的蓬勃發展,藝術產品形式更加多樣,人們受到各種藝術形式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國城鄉電視媒體逐步與互聯網聯合,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的傳播,人們的生活也被藝術化了。藝術素養涉及范圍廣泛,其中包括對生活的理解、對美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追求等,每一項都是信息媒體素養與其他相關素養的綜合體,群眾要不斷提高自身藝術素養,才能得到更好的享受和滿足。因此,在信息時代,藝術素養的培養應具有獨到的見解和屬性,應在符合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這個課題。
(三)依托電視重拾社會大眾藝術素養的必要性
1.重拾社會大眾藝術素養是信息時代人們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群眾的需求也相應增加,表現在人們在藝術方面的消費比重上升,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面向群眾普及藝術素養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并且應在未來生活中得以延續,人們想要提高生活質量與格調,還應與藝術有更深一步的接觸。
2.重拾社會大眾藝術素養是民族審美根基延續的必然要求。因此,提升大眾的藝術素養是喚起整個民族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也是在信息時代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文化根基的延續。以浙江來說,其作為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文化大省,自古名家輩出,人文璀璨,藝術輝煌。由江南山水天然造就的藝術特質和不斷承襲延續的人文脈絡,構成了其獨具風韻、精湛絕倫的東方藝術風采。近現代,隨著文化重心的南移,浙江更是成為孕育文化藝術大家的搖籃和人文思想的興盛之地,產生了一大批大師級的文化藝術大家,形成了引領當代文學、藝術的一大中心,而在全球化潮流的影響下,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遭到了嚴重的沖擊。浙江廣電集團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省級媒體之一,理應以提升大眾文化生活品質為己任,建設文化大省,打造藝術品牌效應,傳播人文精神。
3.重拾社會大眾藝術素養是書畫藝術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時代藝術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社會文化設施愈加豐富,休閑娛樂、文藝演出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藝術素養的高低和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群眾文化消費的提高,可以不斷促進藝術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積累藝術知識,提升審美經驗和審美辨別意識
書畫藝術本身具有較高的學科知識性與人文素養要求,為了普及藝術知識,提升大眾審美經驗和審美辨別意識,電視節目應堅持通俗化介紹為主、專業性點評為輔的演繹模式,力求做到雅俗共賞、寓教于樂。書畫類藝術節目中可以由主持人先對某種類型的書畫藝術背景知識進行簡單介紹,讓大眾有初步了解后再通過多媒體影音設備,系統、細致地去論述具體書畫作品的筆法、構圖、用色等細節特征,最后再由專業嘉賓進行歸納、總結,講解賞析的常識與技巧,合理指導受眾進行正確學習。在輕松融洽的節目氛圍中,受眾完成了對心得、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從而使電視媒介的平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二)畫面呈現細膩明快,釋放書畫作品的藝術內涵,夯實受眾基礎
書畫作品的特點是擁有大量的線條和圖案,這些線條和圖案屬性各異,組成了多種多樣的視覺感官。因此,對于書畫節目的觀眾來說,得到預期的視覺感官體驗、提高自身審美情操是其觀看節目的主要訴求。筆者認為,在書畫類電視節目中,應注重畫面感的打造,利用不同的攝錄手法的交叉變換,全方位展示書畫作品自身的整體形態與細節特點,充分體現書畫作品的藝術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觀眾的觀賞興致,促使其對該類節目產生觀看黏性,從而夯實節目的受眾基礎。
(三)依托網絡等多元化渠道,豐富和提升社會大眾的藝術素養和文化情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跟隨時代潮流,進入了信息時代。走進信息時代后,廣播、報紙、雜志、收音機等傳統媒體與網絡進行了大融合,電視媒體亦是如此,網絡電視的開放讓人們接收信息更加便捷、及時。新時期,電視媒體應該加大與網絡融合的寬度和深度,廣泛地傳播書畫藝術節目,使大眾欣賞到獨特、新穎、時尚并存,且具有一定藝術魅力與價值的節目。同時,電視媒體還可以建設網絡資源庫,即在網絡環境和現代數字技術條件下,對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等相關藝術資料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數字轉化,并存儲于專門的藝術數據庫中,從而形成藝術數據庫網站,以方便人們通過網絡媒介搜索、選用、欣賞和學習其中的書畫藝術資源。
參考文獻:
[1] 田中初.媒介素養教育離我們有多遠[J].當代青年研究,2003(06):9-16.
[2] 劉清泉.媒介教育芻論[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4):111-115.
[3] 凌燕.培養傳媒時代的合格觀眾——談電視媒介素養教育[J].世界電影,2003(05):178-181.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