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玲
中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初中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英語學科的教學,宏觀上需要相關學校在進行教學改革,微觀上也需要每位教師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培養(yǎng)我國每位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應用能力英語教學中學生中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初中階段,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都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傳統(tǒng)英語教學側重于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學習語言的科學方法。鑒于此,我國教育部在新教改中明確提出,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重在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我國每位英語教師積極實施教學創(chuàng)新,在英語學科的教學中,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一、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中學生的英語交往能力
對中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終極目的不是記憶了多少單詞、因而就擁有多大詞匯量,不是考試時考了多高的分數(shù),也不是掌握了多少語法知識點,歸根結底,每位中學生都不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英語,最為根本的是培養(yǎng)這些學生的英語交往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每位學生應具備基本的聽、說能力,能使用英語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具備初步使用英語的能力。
2.有利于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人才
初中階段英語學科學習,是我國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關鍵時間點,隨著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的程度不斷加深、對外交往的頻率不斷增加,我國對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持續(xù)增加,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只能來源于學校的系統(tǒng)教育,我國每所中學只有在這個階段就重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為口語翻譯人才、同聲傳譯人才、高級翻譯人才等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3.為中學生參與文化交流打下基礎
隨著文化交往的不斷深入,我國同西方發(fā)達國家、周邊國家、以及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都建立了文化合作機制,在吸收西方文化優(yōu)秀成果的同時,也加大了中華文化的海外輸出力度。在當前的文化交流機制中,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去了海外院校,進行學習與交流,隨著這種交流機制的不斷完善,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覆蓋范圍,必然會擴大到中學階段。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大量初中階段的學生也會得到海外學習的機會,現(xiàn)階段我國中學就應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切實提升每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他們以后參與文化交流打下基礎。
二、中學英語教學中不利于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
1.應試教育的壓力
不可否認的是,應試教育、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學現(xiàn)狀,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我國中學英語學習的教學中,由于存在中招考試的教學壓力,基本上每位英語教師都把提升學生的卷面成績放在第一位,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只能放在學生的成績得到顯著提升之后。教學的壓力、考核與評比的重任,教師很難留出足夠的時間來讓這些中學生進行英語使用練習,也很難有精力來指導學生進行說、聽、交流等學習訓練,教師還是更為重視學生讀與寫的訓練,鼓勵學生提高卷面成績。
2.授課教材的影響
我國一些中學英語學科的教材,無外乎選擇訂購人教版、蘇教版、或者是北師大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內容上多少存在一定的差異,也都具有各自特色,但在總體上,這些教材的重點還是側重于語法知識的講解、詞匯量的擴大、閱讀內容的增加、寫作訓練的推廣等環(huán)節(jié),理論性較強,實踐性與應用性稍顯不足,教師只能根據學校訂購的教材來開展教學,缺乏教學靈活性,這種理論性的教材就不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3.文化差異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中外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不同的文化習慣,就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途徑、行為方式、與學習方式等。我國初中生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一定的英語課程,初中階段開始了系統(tǒng)學習,但這種學習方式都是在中式思維模式下進行的,按照我們中國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來學習英語的,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一些學生不由自主地說出、使用中式英語,缺乏西方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口語與發(fā)音都帶有一定的中國方言味道,自然就難以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例如,我們中學生從開始學習階段問好時,常用表達方式就是“How do you do”、或者是“How are you”,殊不知,在西方日常交流中,基本上不這么說,打招呼最好用“ A good day,is it?”或“What a nice day”之類的話語,每位學生只有對西方文化進行深入地了解,才能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英語使用能力。
三、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1.聘請外籍教師
我國中學英語學科的教學中,外籍教師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相關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外籍教師以靈活的教學方式、熟練的口語表達能力、正宗的英語發(fā)音、熱情開朗的個性,深受學生的歡迎,根據相關實踐情況來看,經過外籍教師指導的學生,英語表達能力顯著提升、英語交流的膽量也大為增加,發(fā)音情況也得到明顯糾正,這正是我國各所學校和教師樂意看到的結果。現(xiàn)階段,我國從事文化交流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這就給我國一些中學外籍教師的選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實施情境教學
我國中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在英語學科中實施情境教學,組織安排以學生為活動中心,讓學生擔任主角或自選角色的情景,采用演講、情景游戲或劇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來開展教學。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對英語話語的理解,加深對話語含義的認識,由于大多數(shù)中學生沒有或較少有機會和英美人士接觸和交流,他們只能將課堂作為操練和運用的英語的主要場合,學生通過課堂情境來感受語言在真實情景中的運用,加強對語言的理解,得到了模擬性的交際訓練的機會,提升英語應用能力。
3.重視文化傳播
教師還應注重文化教學,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每個民族的文化會造就不同的詞匯和語法形式。英語和漢語在詞匯語法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語用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使語言表達得體,語言使用者必須懂得結合特定的社會和文化因素,靈活合理地使用語言。教師可以就初中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進行說明,指明其文化意義或使用中的文化規(guī)約,介紹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使學生不斷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變遷,增強其文化差異意識,并加強學生跨文化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更好地運用英語。
總之,我國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宏觀上需要相關學校在進行教學改革,微觀上也需要每位教師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培養(yǎng)我國每位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葉邵寧,滕巧云.英語教學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界,2003,(06).
[2]戴煒棟,楊仙菊.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的課堂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