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秋 梁彪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的教學過于機械化,沒有關注學生的內心想法,而是一味地將語文知識不斷的灌輸給學生,以至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只能死記硬背,如果這種教學方法一直的持續下去只能削弱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厭學的情緒。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應該更多的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的需求,通過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從而開闊小學生的視野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針對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細致的探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夠局限于教科書的教學內容,要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要為出發點,更好的把握教學的目的。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開始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閱讀有益于健康成長的讀物,從而不斷的提高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很多語文知識能夠逐漸的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去,其中最主要的是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也應該發揮更好的作用,為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閱讀資料,切實為了學生的發展而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學生和教師不斷努力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不斷的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多方面的知識儲備,而不是局限于單一的語文知識的掌握,而且一旦閱讀習慣養成學生就會自主的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從此對于語文的學習能夠變被動的接受灌輸為主動的汲取營養,在開始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時應該先選擇淺顯易懂的文章,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的思想,而不是強行的要求學生對每個字詞句子的深解,避免把整個文章肢解的支離破碎,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最主要的目的。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養成的同時,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相應的提高,學生帶著興趣來閱讀文章和被迫的完成閱讀任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要使閱讀發揮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興趣要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既不能太過簡單而閱讀無功又不能取材太深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爭取每個學生都能夠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可以要求學生讀完一篇文章之后,簡單的向班里其他同學敘述出來,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字詞的運用能力也會有所提高,這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很難做到的。
三、為學生選擇合理的閱讀題材
小學生的語文水平還不成熟,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要符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特點,選材不恰當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且還大大的打擊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興趣,要確保取材健康合理符合小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更應該教會學生學會合理的選擇自己閱讀的文章,只有學會自己能夠分辨好閱讀資料的好壞,才能夠在閱讀中真正的學好語文知識,否則過量閱讀或者不良的閱讀只會成為學生以后學習語文的阻礙。幫助學生學會分辨閱讀資料的質量也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這既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選擇喜歡的讀物,也要教師不斷的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夠使他們朝著最好的方向不斷的發展下去。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的感悟能力也就是語言的理解能力,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種語言感悟能力就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培養出來的,要正確的理解一篇文章所傳遞的思想,就應該不斷的反復的閱讀一篇文章,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就是這樣的道理,當學生學會站在作者的角度推敲文章中的思想,通過對文章中的信息綜合處理才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認識,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的時候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發揮的空間,不能夠拘泥于單一的見解,對于學生提出的合理的思想要給予肯定,所謂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應該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這樣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而且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部分同學就可以產生文學創作的想法,使他們從小學開始就有機會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達到教學目的的方法,而是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才能夠更好地發揮這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只有在教師的正確的指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這種教學方式才可以運用的更加熟練,產生的教學效果才能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大大減輕,不會產生枯燥感和厭學情緒,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會逐漸的培養起來,為以后初中高中的語文學習奠定更好的基礎。所以這種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值得更大的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艷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9).
[2]蔣軍.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