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質量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主體的積極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從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這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完全一致。因此,本文對課堂教學提出以下幾點薄見。
一、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數學是一門理性學科,本身就有著不可避免的枯燥因素。讓許多感性的學生望而卻步。作為數學知識的傳授者和解惑者,如若還用那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可能會收效甚微。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形象、生動、有趣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游戲中、實踐中學到知識。例如,教學“軸對稱”這一節課時,書本上定義為:某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則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圖形。定義很抽象、難懂。課本開頭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師在教學舉例時,可以張開雙手,掌心面向學生,一邊將雙手合攏一邊問道:你們看老師的雙手成軸對稱嗎?以實際例子更形象展示,學生易懂。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親自剪紙、操作,使他們身臨其境。再舉舉生活中的實例,這樣把枯燥的內容就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少講精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
新課改至今,由于認識上的局限,多數人仍從“教”的角度出發去設計課堂教學,還是“順著教師思路教學”,結果,課堂教學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則在于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常受到壓抑,使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是教師、家長的需要而非自我需要,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益甚微。其實,教學的實質就是教學生學,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學”而教。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有了主體性,就會自己動腦筋,主動地去探索研究,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因而,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激發和牽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思維、自主發展的能動作用,才能完成知識掌握、遷移訓練和潛能釋放與發展的根本任務。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最重要和最具有難度的并不是如何備好知識,而是如何備好學生,不是備好教什么,而是備好怎么教。所以,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就要千方百計的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跟隨老師的思路動腦、動嘴、動手。
1.設置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不斷思考。要讓學生動腦,就是要讓學生積極思維。數學備課時就針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設置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貫穿在觀察、引導、分析、總結規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針對問題去思考。
2.課堂上動嘴、動手,讓學生集中學習精力。首先,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觀察到在課堂一聲不吭的同學學習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維不活躍,把自己置身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之外,學習沒起色。針對這部分同學需要經常提醒,督促每堂課讓絕大多數同學回答問題,尤其是要培養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同學往往在考試中失利,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明白意思但表達不準確引起不必要的失分。其次,讓學生學會動手,即適當做筆記,做練習,有些學生眼高手低,看著簡單的問題和練習,不屑一顧,但稍有疏忽就容易犯錯,也是影響成績的主要原因。只有做到以上兩點,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能學得輕松,課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表現對已解決問題尋求新的解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現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的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就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活運用的完美范例。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造思維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注重賞識教育
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雖然談得是家庭教育,但對于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因此,注重對學生的賞識教育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賞識教育強調的是善于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于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點體會頗深。經常與學生交流,既是良師,又是益友,用教師的親和力去感染學生,及時的對學生的進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勵。運用賞識教育幫助學生找回自信,發掘學生身上的優點。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真心賞識學生,會讓學生產生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樹立信心。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一些賞識,你的學生就多一個機會邁向成功。
總之,為了保證初中數學教學取得積極效果,除了應對初中數學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之外,還應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陣地,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結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際,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數學基礎,全面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需要,達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