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效果如何,不僅受美術學科冷暖特征的影響,還與師生在教學時感情投入程度有關。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值得探討的課題。
中學美術美育情感教育中學美術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學習美術對于每個中學學生來說都十分的重要。那么怎樣能把美術學好呢?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可忽視。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美術教學是在情感參與下的體驗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必定伴隨著某種情感的產生,必然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征,也反映教師在教學時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師生情感達到了心理學上所說的“共鳴”,則會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定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更高層次的認知結構,以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因此,在《美術課程標準》中重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就是想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利用情感的動機功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對美術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列寧說的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可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樣在美術教學中實施?
一、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果沒有興趣一切都是無稽之談。要想在美術課上激發學生的情感,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在強烈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才能體驗到作品的情感,進而培養美術情趣。進而創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提供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放飛自己的情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感受美的體驗。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獨特的魅力,并能對其作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表個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緒,對其情感體驗和審美能力給予充分的理解。與之產生情感互動,以求達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美術教學中,離開了想象力,美術將是異常的單調和枯燥,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推動著學生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在美術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作品與情感產生碰撞的火花,從而形成學生對作品的獨特情感體驗。學生常常在生活中產生豐富的想象,又罩上純自我的神秘色彩,創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記憶為原材料的智力活動,想象力與創造性的關系密切,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越強。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神奇的想象,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出獨特的情感作品。
三、設定最佳的教學情境,發揮情感的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著巨大的差別。這就要求我們注意發揮好情感的增力作用。增力作用指人在情緒高漲時,有利于完成既定的目標,而減力作用則相反,不利于達成既定的目標,甚至會影響目標的完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好情感的動力功能,會不斷促進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習輕松、愉快,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那就意味著教師應在教學中采用人本主義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進行授課。在美的情感教育中,學生主體進入審美狀態,人的情感因素和感知、理解、想象、意志等諸種心理因索交織在一起,使其處于一種極其自由的和諧狀態。
四、用豐富的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積極的生活態度來源于對生活中美的發現,能促進學生學習、感悟周圍一切積極的因素,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比如,學習九年級下冊中國民間美術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民間美術作品,如剪紙、窗花、年畫,引導學生感受這些由勞動人民自發創作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如,各種花紋形式的“燈籠”,屬于美與照明的統一;“刺繡”屬于美與“穿著”的統一;“窗花”屬于美與“裝飾”的統一,等等。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以此來塑造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五、情感教育的新途徑是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
多媒體技術對現代教育教學方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像美術等視覺學科,更需要多媒體技術來獲取豐富的視覺信息,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中學美術情感教育的更好地實施開創新途徑。運用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方式,著重利用信息技術下的視覺媒體、聽覺媒體以及交互媒體,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用開放式的途徑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增加課堂的新鮮感,也可以動態地展示對藝術作品的剖析和講解,化難為易,化曲為直,將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變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這些對于美術的情感教育以及學生對美術這門課程的情感培養都有很明顯的效果。而且,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示美術作品,也可以相應地展示與之相關的文字、影像、動畫等,這也是多媒體技術明顯優越于其他技術的地方。例如,在對“了解美術基本分類知識”這堂課的講授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放映優秀作品的圖片時,在對作品的內容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闡述完之后,將該作品分入到相應的分類中。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課堂充滿活力。情感教學手法雖然千變萬化,但是最終離不開“真誠”兩個字。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