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玲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然、社會、人自身并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學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學生學習寫文章。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修改是學生作文素養的體現,因此,交給學生評改作文的權利,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作文評改要創造良好的評改環境,形成交往互動的作文學習氛圍。
中學生作文評改策略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相對于閱讀教學來說,作文教學仍然是較為薄弱的區域,怕作文、不愛寫作文是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作文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作文批改也成為了語文老師最繁重的工作之一。
傳統的“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的作文教學程序并沒有使得這種現狀得以改觀,而作文的批改也只是教師一人的權力,相對機械的作文批改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特別是寫作的激情。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改變傳統的作文批改觀念和做法刻不容緩。
一、以教師為主批改作文的弊端
1.教師批閱量大,很辛苦,然效果卻未必好。一般情況下,批閱一次作文要親自過目幾十本甚至百余本;如若減少作文訓練和批改次數效果也不好。如此以來教師的批改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何況學生對教師的辛苦點批未必都高度重視,在下次作文中老毛病照犯不誤。如此,靠教師全收全改以促進學生作文水平之方法就顯得事倍功半了。
2.更嚴重的是,學生作文以教師批改為主,不利于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在班上的作文水平現狀,及其他同學在每次作文中的成敗得失之所在,少了許多取長補短的機會;同時也不利于激發和培養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
3.學生作文以教師批改為主,容易養成學生依賴別人的修改才能完成一篇像樣作文的不良習慣,而做事依賴于人的習慣于學生的一生有百害而無一益。
二、學生評改作文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現代教育是與傳統教育相對而言的,它是指我們進入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來,吸收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成果,為適應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而進行的一場旨在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教育。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已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不相適應。在傳統的語文教育中,“應試教育”成為學校的主導思想。升學與就業的競爭,使考試成為莘莘學子前途和命運的主宰,學校教育走向了極端化。考試成為教與學的指揮棒,教育教學活動都把目標指向了學生的分數這個結果,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和發展的過程。此時,教師為提高學生成績,習慣于以灌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語文教學也同遭厄運,形成了一種自守封閉式教學,僵化了學生思想。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只能按教師喜好和意愿來進行作文,而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評改中,教師費神地精心評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學生卻是只看評語,不看內容;只完成任務,不提高認識。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作文興趣和主動性,只能消極地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的思維定勢,毫無創新自主能力。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現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現代教育應把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在學校教育中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樣,它應遵循現代教學規律,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把學生當作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文評改的權利應該還給學生。
三、作文批改策略
1.教師評改策略。認真批改,反饋及時,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寫完作文后,其思維仍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及時反饋就會產生有利的效應。多批少改,旨在鼓勵。批改時,除一些明顯的錯誤予以訂正外,其它地方盡量少改。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寫上一些合理、中肯、優美的鼓勵性評語,讓學生看完評語后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2.教師為主,示范批改策略。學生的知識、能力、閱歷不盡相同,未必全能評判出文章的優缺點,這就需要教師用具體的文章作示范,進行指導。可以選擇二到三篇在立意、選材、布局謀篇、表達等方面不同層次的進行示范批改;也可選取優秀或中等作文教師批改后成為范例,讓學生參照批改。
3.學生自評互改策略。“新課標也強調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兩者都是強調學生的作文要讓學生自己改,所以我們應該把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構建“自改互評”的評改模式。
自我修改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看格式是否正確;二是有無錯別字;三是有無重字漏字現象;四是有幾處語病;五是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學生可按這些要求進行排查,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組織學生互改。在自改的基礎上,教師收交上作文本,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組評改。一般來說,組成四人為一小組,每組由一名組織能力強、作文水平高的人擔當組長。批改時,習作水平較弱的學生負責挑出錯別字,找出添字漏字的地方,看看用詞是否正確。習作水平較高的學生看看語句是否規范,對文章的選材、中心、詳略等進行推敲,并負責評定習作等級和評語撰寫。這種互改形式,多數學生較為喜歡。因為這種互改法能滿足學生對同齡人作文的好奇心,并能讓學生用一個“旁觀者”的眼光審視別人的作文,促進共同發展。再次自行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在拿到同學互評后的作文本時,要認真閱讀同學給的圈點評語和建議,并相應地改正。這種“自改互評”的作文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新課程下作文批改的新理念,還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上好評講課策略。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養學生良好動機的心理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維品質的過程。一堂好的講評課,目標要少而精。作文講評課目標制定要少而精,這樣有利于學生修改自己作文時目標明確,從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標可圍繞本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制定,也可圍繞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通病進行確定。可出示范文,讓學生模仿。學生作文的進步之處應特別予以表揚。
總之,作文教學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理念武裝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調動學生作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作文評改能力和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