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德
(貴州省雷山縣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雷山 557100)
?
中職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品質的策略概論
羅安德
(貴州省雷山縣中等職業學校貴州雷山557100)
近幾年,國內中職生物教學進行了大范圍改革,并重點強調了增強學員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基于這一教學要求,生物教師應對現有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并選擇最佳的生物教學模式,在保證學員掌握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學員的創新能力。文章主要從設疑思考法、層層設問法、類比思考法以及問題討論法等方面入手,提出增強學員創新品質的可行策略,旨在為生物教育者提供參考。
中職教育 生物教學 創新品質
生物是中職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學科,并拓展學員的生物知識以及思維能力有著積極意義。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創新能力已成為生物教學中重要的考核指標。生物教學不僅要讓學員掌握生物學知識,還要讓學員通過創新來升華生物知識,以便挖掘學員的創新能力。基于這一點,生物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將創新培養增設到生物教學任務中,以便培養更多創新性學員。[1]
在新時代下,創新型人才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加,而知識型人才對社會的作用卻不斷減小。生物教學是一門涵蓋多種內容的學科,也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的學科。基于這一點,生物教學應將培養創新性人才作為教學目標,使中職學員不僅能夠掌握生物知識,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的創造力,以便為生物學的發展貢獻力量。[2]
1.采用設疑思考法
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員的推理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以此發揮學員的創造力。要想激活學員的思維,就應巧妙設置一些關于生物的問題,使學員在探討的氛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基于這一點,可結合生物教學要求以及學員的生物水平來創設問題,讓學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生物學討論當中。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可先讓學員對光合試驗進行操作,并針對試驗現象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再引導學員對試驗現象進行解釋,以便讓學員通過自身的討論來解答光合作用的形成機理。[3]
2.采用類比思考法
一般來講,借助某一問題的解答經驗來解答另一個相關問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基于這一點,可將類比思考法運用到細胞增殖、細胞器結構以及細胞器功能等知識點的教學之中。例如,在講解“有絲分裂”這一知識點時,由于植物細胞進行的有絲分裂過程與動物細胞進行的有絲分裂過程較為相似,教師在講解植物細胞所進行的有絲分裂時,可將動物細胞所進行的有絲分裂進行類比,并引導學員將動物細胞以及植物細胞各自發生的有絲分裂特征以及過程進行對比,既能激活學員原有的知識,還能讓學員更快地學習新知識,從而將學員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3.采用層層設問法
一般來講,生物知識的關聯性相對較強,教師可通過層層設問的方式來幫助學員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例如,在講解“滲透吸水”這一知識點時,可在課前選取一些新鮮的幼苗,將一部分幼苗放入蔗糖溶液中,另一部分幼苗放入清水中,并引導學員對兩組幼苗的的吸水現象以及失水現象進行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應,清水中的新鮮幼苗仍保持直立挺拔的狀態,而蔗糖溶液中的新鮮幼苗則因缺水而出現萎縮。對此,教師可設問:“為什么新鮮的幼苗在清水以及蔗糖溶液中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現象?”在學員能夠準確解答后,教師可再進行下一個實驗。選取三塊體積以及質量均相同的新鮮蘿卜,并將三塊新鮮蘿卜分別放在鹽溶液、清水以及蔗糖溶液內,并引導學員對三組新鮮蘿卜的反應過程進行觀察。在此期間,教師可設問:“植物的吸水原理是什么?溶液濃度為什么能夠對植物細胞的正常吸水過程以及失水過程產生影響?”。通過這種層層設問法,可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生物現象,并引導學員將掌握的生物知識用于解答其它生物問題。[4]
4.加強對學員的思維訓練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弱化定勢,并且鼓勵學員對問題進行質疑,使學員敢于打破教師權威、其次,教師可通過另辟蹊徑以及擴散求異的教學手段,使學員不斷增強自己的側向思維;通過類比推理等教學手段,使學員不斷增強自己的逆向思維。最后,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員的發散性思維,并幫助學員自行對生物現象進行研究,使學員能夠獨立思考生物學問題。[5]
5.改變生物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摒棄灌輸式教學方法,重點對學員進行縱向思維練習以及橫向思維練習,以便擴展學員的思維廣闊性。其次,調動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層層設問以及生物實驗等方式來提高生物學習的趣味性,讓學員在解答問題中不斷增強自己的生物水平、學習興趣以及自信心。最后,根據生物課本的知識內容來調整教學方式,并為學員營造生物學習的氛圍,以此發揮學員的創新思維。
6.采用問題討論法
由于生物學是一門對學員動手能力、知識面以及創新能力等各項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目,學員往往難以獨立解答生物問題。基于這一點,教師可采用問題討論法,引導學員對生物難題共同進行探討,以此發揮每位學員的優勢。例如,在組織學員進行葉綠體研究試驗時,可根據每位學員的生物知識水平、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等各項指標進行分組,確保每小組都有理論知識強、試驗水平高、協調能力好的學員。其中,動手操作強的學員可負責完成實驗各項操作,理論知識強的學員可負責對操作學員進行指導,協調能力強的學員可負責分配組內每位學員的實驗任務,能力一般的學員可負責選擇實驗器材、記錄實驗數據等事項。如此一來,各小組便能有序完成葉綠體研究實驗,并在實驗中了解葉綠體的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應摒棄灌輸式教學方法,重點對學員進行縱向思維練習以及橫向思維練習;弱化定勢,并且鼓勵學員對問題進行質疑;合理運用設疑思考法、層層設問法、類比思考法以及問題討論法等教學手段,以便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總之,只有將創新教學與生物教學將結合,增強學員的創新能力,才能培養出全面的創新型人才。
[1]孫延洲.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中學數學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張曉冰.中職生化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冷長鳳.高中生物學實施問題教學的策略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邵青.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研究[D].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