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觀燕
(東營區第三中學 山東東營 257000)
?
微談初中英語中的閱讀教學
郭觀燕
(東營區第三中學山東東營257000)
英語是我們初中階段的一門課程,有些學生可能覺得只要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就好了,豈不知英語它更是一門語言,它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學習英語我們能走向世界更能讓世界了解中國,在這個過程中閱讀的地位首當其沖。
讀的重要性 泛讀 教材文章閱讀 復習階段的閱讀
閱讀教學可謂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中有一條是這樣的,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讀是獲取信息的途徑,說寫是表達信息的途徑。每一環節都非常重要,下面結合我的求學生涯及教學實際談一下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
俗話說“得閱讀者得天下”讀是我們與作者的思想交流,讀幫助我們通過表層文字深入領會作者的真正意圖。讀書能幫助我們開闊視野,拓展思維,豐富閱歷,益于人生。讀得多,見識廣,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關乎到英語考試,大量的英文閱讀能培養良好的語感,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再結合我們本地的英語中考題型,純篇幅閱讀占60分,可是單選、聽力及書面表達都需要我們通過讀獲取重要信息,然后做出答案。因此讀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1.泛讀
泛讀就是指我們只讀英文讀物嗎?不,平時學生多讀一些《讀者》《特別關注》等雜志,多了解一些人文地理、國際時事、名人小故事等。一來豐富自己的學識,因為語言規律里,無處不在的包含著民族習慣、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另外語言是相通的,學習英語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了解中外文化差異,我們可以通過英語閱讀了解西方文化,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可以用英語來表達,讓世界其他國家來了解我們中國。
比如漢朝時,漢高祖劉邦很注重教育,他設立了學校 ,而到了漢武帝時代開辟了絲綢之路,這些知識在學生的英文閱讀中都會出現,而且有一個題目就是考察的劉邦重視教育,但其中還有一個混淆選項“開辟絲綢之路”,有的學生就選了這個選項,而究其原因是學生沒弄清劉邦與漢武帝的關系。因此英語不單純是學幾個英語單詞而是融和了各方面的知識,這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面要廣。再比如80多歲高齡的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這之前莫言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于這兩個人學生了解多少呢?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去搜集他們的相關材料,包括英文的,無形之中就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再如我們當地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已全面啟動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綠色出行,環保低碳”,對于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歷史起源呢?中間經歷了什么呢?學生都可以進行相關閱讀。因此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如果遇到較熟悉的話題,做題的正確率就高一些。就是因為他們曾讀過相關的漢語文章,已了解了文章的內涵,即使換做另一種語言---英語來表達,也更容易理解了。
讀完整的英文讀物如《書蟲》系列《HarryPotter》。另外《常青藤》《悅讀聯播》等讀物話題新穎,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適合中學生閱讀。學生讀時會遇到生詞障礙,這是正常的,應鼓勵學生繼續讀下去,先了解文章大概內涵,然后再去了解細節內容。同時也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2.課文教學中的讀
我們每一單元的閱讀文章都是編者精心編排的,所涉及的話題閱讀既涵蓋了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又能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和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情感教育。如新目標八下第一單元A部分3a閱讀文章講的是公交車司機和乘客及時把病人送到醫院,因此病人得救的故事。在學這一篇文章時我們結合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正如小品中最后所說“人倒了可以扶起來,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對人們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這篇文章也讓我們的學生充滿了正能量,在談起讀后感時有學生寫到“If everyone gives a little love,the world will become a better world”。因此我們閱讀教學時啟發學生去挖掘作者的真正內涵而不是單純的背英語單詞短語,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而會覺得英語就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再如新目標八下Unit6B課文閱讀,作者先是介紹了新年決心的定義、種類,最后一段又通過兩種觀點質疑是否應當下決心。如果我們一路讀下來可能會停留在作者表面的文字介紹,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會下決心。但是在此之前如果我們通過表層文字去討論作者真正想表達的的觀點時“What’s the writer’s point?”就會恍然大悟,作者鼓勵我們制定恰當的目標或決心,并且要堅持下去。通過這種閱讀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了一個道理“Once we make practical resolutions,we should keep on.Please don’t give up”。閱讀文章,從來不是閱讀文章本身,讀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學生學到的是獨立思考。因此無論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我們需要指導學生的是學會去欣賞、學會去領悟、學會去闡述自己的想法。
3.九年級復習階段的閱讀
記得上中學時讀過一本全國各科高考狀元介紹自己學習方法的書,其中有一個英語狀元說的學習方法至今都記憶猶新。他說他高中三年每天都堅持做一篇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讀后深受啟發,并這樣做下去。因此在中考、高考甚至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因此九年級復習階段也和學生分享了我的經驗。堅持每天都做一篇閱讀理解,并給學生指導相關閱讀技巧。因為真正高水平的閱讀理解題不會讓你一眼就從文章中找到正確答案,比如原文中出現了opportunity這個詞,可到了閱讀題目中就出現了chance這個詞,因此要求學生學會推斷還要有豐富的詞匯量。再者根據學生現階段水平,在讀文章時通常指導學生先通讀一遍文章,然后帶著問題去文中找答案,并且找答案時用筆劃出答案區域,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推斷出正確答案。對于把握文章主旨性題目,一方面多關注文章的開頭結尾,另一方面就要把整體文章多讀兩遍,正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后也要學會整理一部分生詞,摘抄一些優美句子等,這樣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
光讀不思考,結果就會變成奴隸,光思考而不讀,結果也會架空了知識,得不到真正的認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面,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覺得任重而道遠,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實踐努力探索總結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