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劍威(寶清縣第四小學 黑龍江雙鴨山 155600)
?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史劍威
(寶清縣第四小學黑龍江雙鴨山155600)
摘要:閱讀習慣的養成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出來的,不僅能夠有效獲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而且能夠提高閱讀效率、保證閱讀質量,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形成個人的寶貴財富,使學生受益匪淺。
關鍵詞:閱讀習慣 學生 培養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改革,其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教育行業要順應改革潮流,利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善教學質量。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有用信息,高效閱讀,還要使學生在閱讀中發展思維、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1.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閱讀興趣的培養有多種方式,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將閱讀看作是一種情感體驗,來擴寬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1]。
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安靜、和諧的閱讀中,遠離喧囂,保持內心平和、寧靜,避免產生浮躁心理。安靜和諧的閱讀氛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閱讀,并在閱讀中體會到其中樂趣。老師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時,還可在展窗張貼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新聞,在走廊墻壁等張貼偉人名言,向學生宣傳讀書的好處,為學生營造書香四溢的閱讀氛圍。
3.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可組織多種活動,成立學生閱讀小組,以開展閱讀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讀書交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組閱讀中,老師要適當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通過閱讀比賽,定期檢驗學生閱讀成效,如“辨證會”、“詩歌朗讀會”、“故事會”,讓學生在這種定期舉辦的閱讀比賽中,鍛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閱讀總結能力,逐漸把閱讀當成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這種耳渲目染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激情,使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2]。
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時,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閱讀效率,獲取有效的閱讀信息。
1.教材中的課文有說明文、散文、記敘文等,各種文章形式不一樣,表達方式和文章主旨也不一樣,老師要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目的性的快速閱讀,掌握閱讀方法,提取文章有用信息,使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技巧,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2.文字中的魅力不可言表,老師要讓學生體會文字的力量,愛上閱讀。文章中傳達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意境,通常要細細品讀才能真正體會,在閱讀教學時,老師可組織學生集體閱讀,讓學生在這種集體閱讀中,體會文章的宏壯、激情。另外,老師要讓學生掌握朗讀、默讀的方式,并通過略讀、精度、快速瀏覽,讓學生能夠掌握多種閱讀方式,進行有效閱讀。
老師要整合現有資源,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拓寬其閱讀量,豐富學生學識、陶冶學生情操、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思考,發散思維、獲得情感體驗。
課外閱讀是對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拓展,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形式。學校要設立閱覽室,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另外,老師要為學生選擇、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保證課外讀物的質量,并讓學生堅持每天堅持閱讀半小時,養成摘抄、隨筆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3]。
除此之外,老師可以利用便捷的現代網絡,通過微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在直觀的學習中,體會文字的魅力,了解閱讀的重要,并吸引家長一同參與微課程學習,讓家長了解閱讀習慣的重要,督促學生多加閱讀,并增進親子關系。在開展微課程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增加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閱讀需求,獲得家長廣泛支持,當學生遇到閱讀障礙時,及時引導學生,讓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端正閱讀態度、養成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針對學生的認知情況、閱讀情況、理解情況,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快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善于思考,體會文章樂趣和魅力。同時,老師要將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利用多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拓寬視野,能夠養成自覺讀書、樂于讀書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審美體驗,閱讀境界得到另一個層級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潔.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提高讀寫實效的對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5,03(285):8-10.
[2]李艷霞.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J].學苑教育,2015,10(010:27.
[3]張元春.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上),2014,10(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