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姝 張保平(吉林大學附屬第三幼兒園 吉林長春 130021)
?
生命教育觀引領教育回歸自然
張靜姝張保平
(吉林大學附屬第三幼兒園吉林長春130021)
摘要:生命教育強調,在生命活動中進行教育、通過生命活動進行教育、為了生命而進行教育。在大自然、大社會 的情境中,為幼兒創設生態和諧的、美好安全的環境,讓幼兒在這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身心歡愉地建構自我,成就生命的獨特價值。故,教育應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理性。本文圍繞如何在生命教育觀引領下,讓環境充滿自然的生態氣息,讓師幼在農場、果園中,感受、創造自然,為生命添彩,及收獲的幸福與成長的驚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生命教育 回歸 自然
生命是鮮活而多元的,是值得尊重與珍惜的,它對每個人都彌足珍貴。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為手段,倡導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即在生命活動中進行教育、通過生命活動進行教育、為了生命而進行教育。
生命及與之相關的教育話題,也是人類社會長期探討和關注的焦點問題。陶行知與陳鶴琴作為中國的教育先驅,提出了“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理論,在尊重生命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揭示了為兒童提供真實、自然、豐富、開放的生態教育環境,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對生命成長與發展的重要作用。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陶行知所說的“教育”是指終生教育,它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大自然、大社會 的情境中,為幼兒創設生態和諧的、美好安全的環境,讓幼兒在這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身心歡愉地建構自我,成就生命的獨特價值。即“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陶行知)。故,教育應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理性。
當清晨的霞光開啟城市喧囂的時刻,我和孩子們一同進入了那一方充滿生機的庭院。這里綠草蔭蔭,果木林立,花香彌漫。菜園里,黃瓜、柿子、玉米趕趟兒似的孕育新生命;果園里,蘋果、葡萄、海棠爭先恐后地展示著自己的寶貝;長廊里,鴿子、兔子、鸚鵡悠然自得地享受著屬于它們的世界;操場上,一群群孩子沐浴著清新的空氣,跑著、跳著,臉上洋溢著陽光般的笑容,在這片樂土上感受自然的神奇,接受自然的恩賜,生命在這里閃光。這片城市中的綠洲,就是我與孩子們共同生活和成長的地方——吉林大學附屬第三幼兒園的。
曾幾何時,一車車泥土運來了,建筑垃圾的掩埋地,變成了滿載希望、幸福與歡笑的“開心農場”;一棵棵樹苗移來了,雜草從生的荒地,變成春華秋實的“親親果園”。曾幾何時,花壇不再是鮮花的專屬,蘊含無限生機與清爽的時令小菜,也要在這里分一杯羹;室內的墻面、展板和窗臺,也不再是裝飾物的天下,它們變成了孩子們的實驗場、游戲墻和展示臺,時刻伴隨著孩子們成長的腳步……每個地方都有生命的痕跡,每個角落都有自然的氣息,每個時刻都在向身處其中的人們播撒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種子。青青的菜、甜甜的果、形形色色的實踐、花樣繁多的游戲,孩子們如花的笑臉,陪伴著我們每一個人。
在生機勃勃的綠色家園里,孩子們感受到了無數的田園情趣,在他們眼中,一年四季不再是簡單的畫面呈現和語言表述,而是在農場、果園里播種、侍弄、觀察、收獲。孩子們漫步果園,杏樹、桃樹、梨樹、蘋果樹、海棠樹、李子樹、山里紅……,看看、摸摸、抱抱,它們樹干、樹葉、花朵、果實的特點,盡收心中。
“開心農場”里,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帶孩子種上黃瓜、西紅柿、豆角、南瓜、土豆、玉米、向日葵……,孩子們了解了土地;知道了壟溝、壟臺;認識了種子;學會了松土、挖坑、移栽、澆水……。沐浴夏日的暖陽,我們和植物共同成長,在觀察、比較、測量、采集中,發現生命的變化,知道了植物生長離不開空氣、陽光、水和適宜的溫度。秋風送爽之時,我們收獲了果實與歡笑。一年一度的“采摘節”中,孩子、家長、老師提著籃子,摘豆角、西紅柿、黃瓜、南瓜,撿拾土豆、草莓,采下蘋果、海棠、李子、山里紅……操場上充滿著歡樂的笑聲,充滿著豐收的喜悅。我們快樂分享,品嘗著綠色家園的贈與,我們不僅收獲了成功,也收獲了生活經驗,和一顆感恩的心。
品嘗到孩子拿回家的綠色蔬菜,呂浩銘的爸爸寫道:“今天吃到了孩子親手種植的青菜,這可以說是呂浩銘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的第一件戰利品,種植豐富了孩子的人生經歷,使他知道了付出勞動才能有收獲。”付昊庭媽媽的反饋是 “……我把小蘿卜捧在手里,輕輕地放進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咽下去,有一點點辣,但迎著兒子滿足的目光,這一刻甜在心里。這一瞬間,兒子也一定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他的眼里盛著滿足。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這份成就感,會鼓勵他繼續積極參與其它的實踐,付出自己的努力,從中體驗收獲的感覺。感謝幼兒園和老師們,給孩子提供了勞動的機會,讓孩子體驗了人生難得的一課。”
生活在喧囂都市里的孩子,在屬于我們的綠色家園中,實踐了春種秋收,一幕幕畫面,一個個發現,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教育天窗。在這里,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勞動,我們是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的合作伙伴;在這里,面對曾經陌生的田地,我們是共同請教、體驗和探索的學習共同體;在這里,我們有著同樣的好奇、擔憂和驚喜……在這許多的“共同”之中,孩子、教師、家長一同成長著。
孩子們在“親親果園”和“開心農場”里,一邊感受春有香、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的大自然,一邊習得了合作、觀察、對比等方法,體驗了成功,學會了愛,開闊了視野,多元智能得以發展。教師們看著孩子們的變化與成長,真正開始了“蹲下身來解讀幼兒、靜下心來多維反思、全情投入活化教育”的專業轉變與提升。
我們用燦爛的笑容向孩子詮釋友善,讓我們用細致的呵護向孩子傳遞愛心。幼兒園的庭院里,成群小憩的麻雀、飛上枝頭的喜鵲、婉轉啼鳴的鸚鵡、閑庭信步的鴿子、歡蹦亂跳的兔子,手持鴿食、嫩菜的頑童、花壇中播種種子的幼童、菜地里忙著耕耘的“哥哥”“姐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生命教育回歸自然,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活、學會生存,擁有健康、快樂、難忘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