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連梅(大連市金融職業中專 遼寧大連 116000)
?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認證調查
韓連梅
(大連市金融職業中專遼寧大連116000)
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中小企業應用型會計工作人員和高素質勞動者,社會對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需求量大,為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擇業競爭能力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從課程體系改革入手,以認證資格考試為導向,改變中職學生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不理想的現狀,為學生進入對口就業的職場,增添一塊敲門磚。
為了適應市場對財會人才的能力要求,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中職學校會計課程體系有必要針對學生的職業資格認證進行相應改革。據調查,目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不足10%,遠低于全國考試30%的通過率,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課程體系改革,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模式、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實踐的要求不銜接,培養的畢業生很難對口就業,難以彰顯會計專業教育的特色,導致我們可能在市場定位上不夠準確。所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當務之急。為此,從職業資格認證部門及社會上從事會計從業資格培訓機構入手,了解從業資格考試趨勢及考試大綱的變化,為課程設置提供第一手資料,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能力要求等進行調研。
1.目前大連各培訓學校統計
網絡培訓學校有中華會計網校、仁和會計教育、創富網校、中大網校、高頓網校、趕集網、58同城網、達內會計網、新華網等近十家,大連市內會計培訓學校有時代財稅會計培訓學校、大連麗華會計學校、大連成安培訓、大連晉興實踐會計、大連新啟迪會計電腦培訓、大連市會計服務中心、大連育才會計培訓班、大連迪派會計培訓學校、大連富海培訓中心、東財會計培訓中心、大連會計從業資格培訓班、大連擇業財稅培訓學校、國信會計培訓學校、文源會計、大連世紀會計學校、智達會計、天宇學校、大連職工大學會計培訓等20余家。比較大的培訓學校有中華會計網校和時代財稅會計培訓學校,通過率的高低決定各個培訓機構的規模和發展。
2.培訓方式與收費情況
自2009年財政部要求實施無紙化考試,大連率先進行試點工作,考試通過率比較低,曾一度實行三科成績未全部通過,累計一年有效,即考生可以有四次機會考過三科。2012年7月取消了這項優惠政策,三科必須一次通過,否則考過的成績作廢且原來中專以上會計專業免考兩科的政策取消,增加了考試難度。考前培訓一輪3個月左右,據統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全國的通過率為30%左右,各培訓學校為了提高通過率采取網絡授課、面授、上機習題練習和考前串講等方式。備考培訓費用從680元到1100元不等。為避免通過率的影響,有的培訓學校在交費方式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交費一次一期有效、有交費一次一年培訓四次有效、有交費一次兩年培訓八次有效、還有交費一次終身培訓有效的,直到考上為止。
1.兩次修訂后的通過率比較低,全國約在30%左右,以某出色的培訓學校為例,年通過率97%,每次考試平均通過率為24.25%,其他培訓學校應更低。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有90%的學生希望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但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在校生和畢業生不到10%,遠低于社會上培訓的通過率,在校學生通過率更低不到5%。
2.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文化基礎太過薄弱,理解分析能力有限,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學生上崗也很難勝任會計工作,要么從出納做起,要么到會計事務所實習很長一段時間,要么再去學習會計實戰班,真正到后來從事會計的人數很少。
3.隨著中職會計專業入學成績的下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也越來越成為大多數學生可望不可及的奢望,特別是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需要學生大量理解分析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考試通過率呈下降趨勢。
1.與時俱進地制定一系列戰略,為培養崗位需要的學生做好鋪墊。
(1)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深入研究新版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根據大綱確定授課內容,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課時,根據需要的課時制定教學計劃。
(2)更新教學理念、內容、手段和方法。從崗位需求出發,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適當加大日常學生技能的訓練強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3)尋找提高通過率的對策。根據考試政策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師、生的應試策略,信息及時溝通、內容適時調整、思維模式靈活等等。
2.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1)指導學生的學法,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法入手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2)結合學生實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分析學生能力水平,教師用通俗的、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講授會計專業的理論,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傳遞會計操作技能,通過及時批改、輔導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看書和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為繼續深入學習夯實基礎。
(3)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善于解決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不怕困難的工作作風,設置問題和障礙,學生采取分組討論、頭腦風暴等方式解決,讓學生懂得協作、配合,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
3.學生所學為社會所用,是中職學校培養的終極目標。
(1)中職會計專業不僅僅學好要專業課,還要學好文化課。首先,學習會計專業課需要有文化課的基礎,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否則照貓畫虎很難入門;其次,學會了會計知識,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不具備理解、分析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很難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第三,即使下了很多功夫通過了考試,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事會計工作需要會計人員有職業判斷能力,這是綜合素質的體現,沒有較好的文化課功底,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財會工作者。所以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文化課的基礎是很重要的,應重視和加強學習。
(2)會計專業基礎課程應加大力度。中職會計專業的會計基礎課程科目開設不全或課時不足,導致專業特色不明顯,盡管會計和經濟、金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初級入門時涉及并不多,在學生取得入門券都成問題的當下,先解決取證、考學的需求應放在首位,入門后隨著職稱的考試,相關經濟和金融方面的知識的不斷豐富加深,學
生才能在入門后一步步成長起來。所以,中職會計專業當務之急應引領學生入門,加寬會計課程的相關科目,加大會計課程的課時。
(3)會計專業技能課要使技能更強,專業更精。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學生技能節節下降,無論是比賽還是上崗,逐漸失去了競爭力,技能提高的過程的確是學生煩,老師累,但同樣是訓練差別很大,體現在用人單位是否歡迎,等學生上崗時再后悔為時已晚,可技能訓練需要氛圍,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真正在比著、賽著成績將會更高,學生技能高低,直接影響畢業生的質量,畢業生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這個氛圍需要統一思想共同營造。
4.專業技能的精準度和詳細程度有待于提高。
(1)技能訓練應注重質量。用人單位對學生技能的準確率要求很高,學生往往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對我們在技能訓練時提出要求,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
(2)練習內容應具體詳細。如:對大小寫數字的書寫,盡管會計課、書法課都學習,但學生對數字的辨識和大小寫的書寫并不是很熟悉,給出萬位以上的小寫的一串數,迅速寫出大寫數字或反之,學生很難快速、正確地寫出來,實際應用時發現存在很多問題。
總之,走職業資格認定之路,是中職會計專業崗位需求的敲門磚
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對口就業的前提是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只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才能上崗,才可以進一步考初級、中級和高級,在每一級別的學習中積累知識、儲備能量,增強專業水平。沒有會計從業資格就邁不進會計工作的門檻,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無從談起。
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比較困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容易被調動起來,職業資格認定對學生來說盡管不容易,但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會計的能動性,在提高考試通過率的同時將會提高教學效率。
職業資格認定是把教學內容和崗位需求融合起來,學生在校取得社會認可的證書,掌握比在社會培訓多得多的技能,步入社會一專多能,增加了就業機會和對口崗位,學生及家長的滿意度將會提升,隨之而來的學校聲譽、招生、發展壯大等一系列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