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河.南.473034)
“十三五”我國職教發展形勢與改革理念
——兼論河南新一輪中職教育的整合改革與發展
. 奇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河.南.473034)
. 要:“十三五”期間,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社會公眾對教育層次和教育水平需求的變化與期望的提升等因素,使職業教育面臨新形勢新趨勢新變革。以全國人口大省河南的中職教育改革為例,職教資源面臨著布局調整與整合發展、辦學體制與機制不斷創新完善。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教領域必須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此引領統籌職業教育的整合、協調、開放,更好地服務綠色經濟發展、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扶貧。
中等職業教育;形勢;整合改革;政策研究
“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社會面臨轉型發展的新形勢。站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全國職教大背景下,立足于河南省情,河南職業教育會面臨怎樣的形勢、最新職教政策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基于形勢研判及政策解讀,思索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一)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的社會引力
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為保穩定、促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各地經濟社會正在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變化。河南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和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有利機遇,采取升級產業、調整結構、穩增長、保態勢等舉措,實現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2015年,全國GDP增長6.9%,河南GDP增長8.3%,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速首次突破10%。[1]
“十三五”期間,河南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及交通樞紐,與中亞、歐洲等地區和國家的往來更加便捷。河南利用好國際性綜合物流區位優勢,加大高端制造業基地建設,提升商貿服務業發展水平,完全能夠實現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發展,伴隨著國家戰略的實施,勢必愈加綻放出經濟文化的影響力。
產業的升級巨變和轉型發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來實現,需要職業教育研究制定相應的改革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每一次職業教育的調整改革,都源于政府職能部門順應產業發展需要而展開的對職業教育頂層設計方案的調整。”[2]
(二)公眾高層次高水平的教育需求成為推動教育提升的內動力
公眾對于教育的需求總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革而變化。職業教育總體發展階段和趨勢與我國社會發展相一致:1949-1978年為“奠定工業化基礎階段”,職業教育處于“初級階段”;1978-2000年為“總體實現小康社會階段”,職業教育達到“中等水平階段”;2000-2020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這一階段職業教育達到“較高水平階段”;2020-2050年為我國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階段”,與此相應職業教育達到“高級階段”。
“十三五”計劃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個五年計劃,小康社會建設進入攻堅期,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勢必從原來的中等水平階段向較高水平提升。社會民眾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是當前社會教育需求的重要特點,提升職教辦學水平和層次將上升為社會普遍的教育需求。
(三)河南省高等教育薄弱、職業教育水平不高的現狀亟待改變
河南省人口過億,農村勞動力4700萬,教育積弱,職業教育水平不高,尤以高等教育為最。全省農業勞動力中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僅占十分之一左右,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還不到百分之一,這種狀況直接導致技能型人力結構比例低下,“我省現有全部工人中技工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2.5%”。“十二五時期,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85%,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1萬人,其中85%以上在省內就業,轉移就業總人數2814萬,居全國第一。”[3]到2020年,城鎮化率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規劃達到50%,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農民轉為市民,勞動力素質不高和技能型人才緊缺成為突出制約因素。如何打破瓶頸,突出重圍,把人口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變成人才強省,既要引進人才,更需要培養人才,關鍵要靠教育。職業教育以較短的教育年限直接服務就業、轉化“次生代農民”的突出優勢,在勞動力轉移與教育轉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社會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河南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施產業升級換代,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尤其需要大力發展河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補齊發展短板,強化人力優勢。
河南自2008年啟動職教攻堅計劃,2014年啟動實施職教攻堅二期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但是,目前河南中職數量多、高職數量不足,河南中職學校類型繁雜、數量不少但質量不優,職業院校特別是中職學校縱橫發展渠道不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2010年國家教育部就明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規劃建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4]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兼并、托管、合作辦學等形式,整合辦學資源,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5]的實施意見。國家宏觀職教政策決定了各地職業教育政策的基本走向,河南也相繼制訂了落實政策,使全省職業學校新一輪的整合改革與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一)新一輪中職教育資源整合與布局調整正在進行
2015年12月,河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中等職業學校布局提升辦學水平的意見》,標志著全省中職學校新一輪布局整合拉開序幕。在文件中明確提出從2015年起,用3年時間,采取撤銷、合并、兼并、劃轉、轉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中等職業學校,到2018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調減至420所左右。本次河南省中職教育資源整合、布局調整工作自2015年12月—2016年6月為啟動階段;2016年7月—2017年12月為實施階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為驗收階段,明確提出了具體工作階段與時間節點,明確了省市各級政府部門的責任,要求各地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有序推進,確保完成。并把此項工作納入政府的責任目標考核范圍,啟動問責。
職業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整合,優勝劣汰,優化學校布局,是河南省推出的強勁政策,全省近一半中職學校將面臨被整合的形勢,這必然帶來全省范圍內中職學校新一輪的大洗牌。對在這輪重大整合中的每個職業學校來說,既是機遇抑或是挑戰,正所謂危機與壓力同在,風險與機遇并存。
(二)創新職業院校辦學體制激發辦學活力的政策環境基本形成
2015年11月,河南省教育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深化職業院校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產權制度的要求,結合實際,采取公辦民助、民辦公助、混和所有制等多種形式積極穩妥地推進,探索職業院校法人產權制度,積極鼓勵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境內外非公有資本等與職業院校雙向進入、相互融合,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構成職業院校法人產權;加強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建立以學校《章程》為辦學基礎、與多元化辦學產權結構相適應的現代職業學校治理結構。
這次創新辦學體制政策既是對改革經驗的總結與推廣,也可以說是從辦學體制機制上為新一輪職業教育整合發展打造寬松政策環境,激發辦學活力,必然會給當前和今后河南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與變革。
(一)以創新理念引領職教布局整合與體制機制改革
創新是發展之魂,創新驅動乃國之戰略。河南省通過兩次實施職教攻堅計劃,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區,各種利益糾結,矛盾突顯,亟待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內在運行機制與社會現實要求,創新辦學體制與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只有堅持創新理念,才能以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引領指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探索,才能突破常規思維、打開思想禁錮、破解難題、不斷超越,全面完成河南省職教攻堅計劃,使職業教育順利走出改革的深水區,保持穩定繁榮與動態發展。
(二)用協調發展理念統籌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協調發展是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標志。協調發展必須站位全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妥善處理諸多利益關系。職教領域的協調發展,關鍵要妥善處理好與其他類型教育的關系,使之能體現公平、公正,達到協調發展的教育均衡。首先,要合理布局與優化整合中職學校,使中職學校之間能夠協調發展。樹立“推動資源整合就是優化職業教育”的觀念,優勝劣汰,合理布局,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升辦學水平。其次,實現普高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協調發展。通過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的投入和社會宣傳的力度、接通拓寬中高職銜接貫通渠道、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等方式方法,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定位和影響,引導初高中畢業生正確選擇職業教育,有效落實到2020年區域內高中階段教育普高與中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規劃目標要求。再次,保持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協調發展。針對像河南這樣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人口大省,高職教育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相匹配,不能滿足社會公眾日益提高的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因此,對那些辦學水平高、規模大的中職學校,應該允許其提升辦學層次。如果一味統得過死,堵絕中職上升通道,不僅不利調動中職學校發展的積極性,也不完全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要求,更不能滿足公眾的意愿和呼吁。
(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也需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經濟實質是改變過度消耗能源的高碳模式,追求低碳環保、高效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形態。當前綠色經濟發展理念正對人類社會發生著重要影響。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說:“綠色經濟正在對發展和創新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它的規模之大,可能是自工業革命以來最為罕見的。”[6]因此,綠色發展理念不僅直接影響綠色經濟發展,更關乎社會生態文明和民生幸福。職業教育具有教育和經濟雙重屬性,綠色經濟引發的技術及職業變革也對職業教育產生著重要影響。
特別對于像河南這樣工業欠發達、礦產資源不豐富、GDP單位能耗高的內陸省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尤其重要,直接影響去產能、調結構、提水平的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目標的實現。受此影響,職業教育的改革必須與產業經濟結構變化所引起的就業結構和人員素質結構變化相適應。職業教育產生于經濟社會、服務于經濟社會,還對經濟社會具有反作用。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產業水平調整、提升的現實需要與發展趨勢,制約和影響著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人才需求規格和質量水平,這是職業教育圍繞市場辦學、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功能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在這場綠色經濟變革中,不單單適應產業水平調整,還因其提供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而加速助推綠色經濟發展。
(四)用開放發展理念推進職業教育領域的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國經過實踐證明了的強國之路。職業教育領域的開放不僅意味著辦學規模擴張、縱橫拓展等外延層面的開放,更意味著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與效率的提高等深度內涵的開放。職業教育思想觀念與認識層面的開放,比如對于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的問題上,應該在公益性和贏利性之間做到兼顧,允許民辦職業教育投資合法正當獲利,建立民辦職業教育營利機制的制度體系,在政策下予以鼓勵、辦學中給予支持、效益上使之得到保障;在職業學校的出路上,包括校與校之間的實質性整合或協作、產學研校企一體化的合作辦學等發展。
(五)用共享發展理念落實教育扶貧實現教育公平
“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保障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才能實現。如何實施精準扶貧、帶動全面脫貧,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有著特殊的貢獻和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是教育的性質,尤其是職業教育的功能作用所決定的。教育醫愚,科教興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教育培養人才而實現的脫貧致富是一種長遠根本性扶貧之路,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科技造就未來。但是,我國還存在著因供孩子讀書而導致“貧困”的現象,通過教育扶貧實質上就是一種“精準扶貧”。目前,我國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已經出臺了學費減免、獎助學金、勤工助學等相應政策,多種途徑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使這些學生及家庭通過職業教育“拔掉窮根”、感受溫暖、融入社會,這既是一種促進“教育公平”的精準扶貧,更是一種對教育發展成果的共享。
[1] 張渝.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爐,梳理其中的河南因素[J].大河報,2016-03-07.
[2] 熊偉.地方政府在職業教育促進產業升級中的作用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6(1).
[3] 郭海方.河南農村勞動轉移就業和創業擔保貸款數額全國第一[N].河南日報,2016-02-29.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http://www. moe.gov.cn.
[5]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http://www.moe.edu.cn.
[6] 王忠禹.開創綠色經濟時代[N].中國企業報,2009-05-09.
(責任編輯:.靜)
On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deology in the Period of“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CUI Qi
(Henan Economics & Management School, Nanyang, 473034 China)
Many factors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such as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public’s view to the educational needs mak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fronting with a new situation. The paper take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Henan province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dvocating tha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will have to implement five development ideology---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ing, sharing” 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situation.integration reform.policy study
G718....
.
1674-8689(2016)02-0010-04
2016-04-12
.. 奇(1968-),男,河南鎮平人,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高級講師、高級經濟師,博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