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論微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魏 巍
隨著無線網絡和手持移動數碼產品的普及,基于“微課”的在線學習、遠程學習以及移動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在英語教學中也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本文旨在分析微課的特點,以一堂課為例,探討如何設計微課并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激發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英語學習;微課設計;微課應用
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大多數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導致厭學心理嚴重,整體英語水平也相對比較低下。此外,中職學校英語課堂的教學手段也相對比較落后,傳統教學模式方法單一、陳舊。多媒體技術雖然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體現,大部分的多媒體授課,也只是將傳統的板書搬到投影儀上,并沒有意識到微課對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現狀迫使我們外語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中職英語該怎么教?該如何破陳立新?
微課(Micro Course)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或教學環節中開展教學活動的一段小視頻。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相對于傳統的45分鐘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最長也不過10分鐘,可謂是“短小精悍”。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集中、主題突出,更靈活。在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它突出的是點,或重點、難點,或疑點、考點,或興趣點,或探究點。
3.學習較靈活: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可以觀看微課視頻外,在課余時間還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反復觀看。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不僅適用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能滿足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微課的設計可以采用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或者是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是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這里以中職英語教材Can I take your order?這一章節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微課設計,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章的難點是在飯店點餐情境下熟練運用“would like”句型結構為客人點餐。因此,可以根據此知識點設計微課,突破難點。微課設計如下:
1.A video on ordering dishes in the restaurant
策略: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呈現出畫面,創設真實情境,更加直觀、形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在讀和聽中進入情境。不僅是生活場景,也是職業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2.Would like
(1)would like to do sth.
(2)would like sth
策略:啟發性教學,重復含有 “would like”的句子,引領學生找到共同點。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自主探究。
3.The use of would like in the restaurant
策略:用would like句子講故事,結合實例,引領學生學習would like在就餐中的用法,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學會使用。
設計意圖:用講故事學習的形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掌握would like用法后,能將其運用到飯店點餐中。
4.Listening practice
(1)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would like”.
(2)Read and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gain.
策略:播放聽力,讓學生能聽懂并找出“would like”的句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例中聽懂點餐句型,并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怎樣使用。分層次教學,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聽讀。
5.Summary
(1) would like to do sth.
(2) would like sth.
策略:回顧would like的用法,鼓勵學生勤加練習。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編寫對話,并將錄制好的視頻用微信發給老師。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思考所學兩個句型,檢測學習效果。教師通過觀看學生錄制的視頻,了解學生的缺點,以便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更有針對性。
在整個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了情境教學法,利用視頻,引入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先思考,后歸納,再核對,而不是傳統的灌輸給學生;利用動畫,更加形象生動;結合實例的形式講解would like的用法,學生能很好地掌握如何將其應用到點餐服務中去。微課的使用,可以使教師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課堂的模擬訓練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微課應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或者半翻轉課堂的策略。以本章節為例,由于本章節知識點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所以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策略。課前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觀看視頻微課教學,課堂英語教學設計如下:
ⅠChecking
the use of“would like”
策略:呈現就餐環境背景,通過圖片,學生運用“would like”點餐。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課前微課學習情況,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基礎。
ⅡKey processes
Welcome to our restaurant!
Take a seat,please.
Here's the menu.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Take your time,I'll be back later.
策略:通過圖片和示范,掌握就餐服務流程及關鍵句子。
設計意圖: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這些關鍵句子。
ⅢActivity
Make a dialogue on ordering food in groups.One is waiter, the other is the customer.Let's see who performs better.
策略:通過即興口語表達,鍛煉學生聽和說的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不光會說,還能聽懂別人說什么,并能及時做出反應。實際交際的演練,使學生的記憶更牢固。
ⅣSummary&Homework
Blurt out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ictures.
Make a performance on ordering food within a team.Send their work through WeChat.
策略:通過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點。開放式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完成作業的熱情。
設計意圖:反復強化本課的重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
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微課不是拿來就能用的,在使用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首先,導學案與微課應配套使用。
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忽視導學案的作用。通過對兩個平行班的實驗發現,運用導學案的班級,在課后的檢測反饋明顯好于未使用導學案的班級。
導學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導學案的使用,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會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導學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在導學案中設置問題,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釋,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導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方向在哪里:指導學生的自學;指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的總結。
其次,自主學習成效要有檢測。
不論將微課用于翻轉課堂還是半翻轉課堂,課前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效的檢測都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并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的情況,而課前檢測后,教師可發現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怎樣,能力提高到何種程度,哪些同學已達到了目標,哪些同學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之后教師可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予以幫助。此外,課前檢測還可以反饋微課設計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改進。
最后,課堂教學需要拓展和創新。
課堂教學絕不是將微課部分進行復制,將知識點重講一遍,而是微課部分的拓展和延伸。教師需要跳出課本,與實際的生活和職業相聯系,不墨守成規,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訓練和強化。
科技的發展引領教學方式不斷更新,為了提高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水平,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做到與時俱進。微課這一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于突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思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主性,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4):36-42.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13-14.
[3]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94-99.
(編輯:王春蘭)
G712
A
1671-0568(2016)29-0083-02
魏巍,碩士,大連市經濟貿易學校英語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