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明
?
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周佳明
【摘要】3~6歲是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教學活動。教學適應幼兒,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比如,小班應該以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尊敬長輩、有禮貌地與他人相處等為主。教師要制訂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目標。學前教育是教育基礎中的基礎,又是從小班開始的,因此,小班教育對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鍵詞】小班;幼兒;習慣;培養
學前教育階段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兒常規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事出發,一點一滴去改變。常規習慣從廣義上講,包括生活、學習中的常規和行為交往的習慣,教師都要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不同年齡的幼兒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如對于小班幼兒,在藝術表現與創造中,應要求他們能夠經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動作、表情和聲調;經常涂涂畫畫、粘粘貼貼并樂在其中。到了中班,就要求幼兒能夠經常唱唱跳跳,愿意參加歌唱、律動、舞蹈、表演等活動。而到了大班,則要求幼兒能夠積極參與藝術活動,能用多種工具、教材或者不同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象。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教師培養的重點,這些內容都必須要從小班開始,循序漸進,否則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明確的班規約束孩子的行為。在制定規矩時,教師要從發號命令的角色中走出來,創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例如,在進行活動前要和幼兒談話,告訴幼兒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幼兒正處于他律道德階段,皮亞杰指出:他律道德階段的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他們單方面尊重權威,以成人的道德判斷標準作為自己的判斷標準。陳鶴琴指出:積極鼓勵比消極刺激好得多。良好的習慣是教師鼓勵表揚出來的,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口頭贊揚和物質獎勵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
中國古代教育家顏之推主張寬嚴相濟。在常規的建立上,班級內的老師要相互配合,有共同的行為處事標準。表揚或是批評要針對具體的事,要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里是正確的,哪里是錯誤的。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教師要看到他們為改變不良習慣所做的努力,讓孩子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為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中國古代學前教育倡導者王守仁指出:對待幼兒要年幼以寬,年長以嚴。年幼的孩子主要以身體養護為主,過多地斥責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危害,進而影響其未來的發展。而對待稍大一些的幼兒,則應嚴格要求。
教師要尋找適當的中介來進行教育,如孩子感興趣的現象、人、事、物,以及幼兒崇拜的對象,作為幼兒教育的中介。利用孩子之間最基本的交往,讓他們相互學習、彼此教育,這也是教育活動中比較常用的方式。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在觀察別人的言行,別人受到的獎勵或者批評往往會影響其學習或者抑制某種行為。孩子們天性喜歡模仿,特別是他身邊的同伴,有時候只是需要老師一句表揚的話,他們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當孩子們做得很過分的時候,應該及時制止,并予以小小的懲罰。孩子犯錯,可以讓他在旁邊坐著反思或不允許他參與游戲,幼兒受到懲罰后會收斂很多。這些不愉快刺激的增加,會使幼兒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定決心很容易,但堅持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剛開始時孩子可能很樂于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它當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興趣會越來越淡。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例如,搭積木的時候,有的孩子經常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每次挑玩具都會發出很響的聲音,而自己卻渾然不覺。此時,筆者會和他們好好談一談,教他們玩玩具的正確方法,如果還有不愛護積木的行為出現,就要及時制止并重點教育。要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到孩子們生活的各個環節,一方面要進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提示、引導。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和家里的表現完全不同,從這可以看出,家園在教育上存在著不一致性。為了達到家園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具體教育目標及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與幼兒園取得共識,使家園同步教育,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
良好常規的培養,不是這三兩句就說得清道得明。要想讓幼兒樹立起良好的常規,就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郭敏.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3,(2).
[2]邱雪華.培養小班幼兒群體觀念的活動[J].早期教育,1998,(6)
[3] (瑞士)皮亞杰.兒童道德判斷[M].傅統先,陸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4]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編輯:易繼斌)
作者簡介:周佳明,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第二幼兒園舜江分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