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晶
?
職業院校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黃晶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和完善,我國各大職業院校教育已經成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深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職業素養作為學生成為職業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其今后就業和創業的必備條件,而英語教學作為職業院校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充分利用該門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而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本文就職業院校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進行簡單探討,希望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英語教育;職業素養;培養對策
職業素養作為人類在社會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之一,是職業的內在要求。在通常情況下,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順利就業并事業有成,在很大程度取決于其具備的職業素養的高低。職業素養越高的人,其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作為一個從業人員,其具備的職業素養不僅包含基本的專業技能素質,還應該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素質以及身體心理素質。
當前,各大職業院校培養人才不僅要培養其專業技能,還應該將綜合職業素質作為基礎,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對學生自身的成長價值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進而樹立正確的健康勞動態度,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職業院校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此必須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并且將這個教育理念充分貫穿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各個課程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站在不同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當前,從我國各大職業院校開展的英語課程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職業院校的英語教育主要停留在基礎知識教學上,教師依然發揮著主體作用,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是課堂模擬教學有待加強。英語這門學科屬于應用類教學,因此無論語言環境的創設還是模擬教學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課堂開展模擬交際的機會甚少,影響了對學生英語思維和英語能力的培養。
三是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教材內容跟社會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聽、說、讀、寫,但是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特別是針對那些技術型的學生來說,教學無法實現跟其職業的有效銜接,教材的編寫有待提高。
四是職業院校中一些擔任英語教學的教師社會實踐經驗不足,無法了解不同崗位對英語的不同需求,缺乏對個體職業素養需求的深入了解,導致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缺乏針對性。
1.培養學習動機,激發學生職業素養意識
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讓其意識到當前學習是未來自身適應社會的需要,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如:英語老師在講Learning A Language知識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
(1)Why do you learn English?
(2)Do you think English is widely used now?
(3)Why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people to learn English?
(4)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the struggle of life. Why?
通過上述層層深入設問和求答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思考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意識到英語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也是政策外交、經濟貿易、科技以及文化體育等方面重要的交際工具,以此激發其提高職業素養的意識。
2.充分挖掘教材,引導學生職業素養養成
由于職業院校絕大部分英語教材都是經典作品,涵蓋內容豐富,不僅涉及文化、民族、風俗,還涉及社會、家庭、人際關系以及思想品德等。因此教材語言優美,充分展現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啟迪學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英語教材內容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例如:可以利用課程內容Never too old to live your dream來幫助學生養成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職業素養,也可以利用The Frist Rour Minutes來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的職業素養,在交流中注意自身的言行,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還可以利用Room For The Minutes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通過調整自己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3.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我職業認可
由于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的內容豐富,《實用綜合教程》中課文主要來源于國外書刊,其中很多內容都是學生日常喜聞樂見的,并且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所以作為英語教師,應該適當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軟件、社會資源等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充分展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如《實用綜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冊Unit 1Blue-Workers這一章節,內容描繪的是美國俄亥俄州技術工人短缺的現況,雖然跟我國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但是反映的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鑒于當前很多職業院校都開展了校企合作,英語老師在講解該篇課文時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將課堂設在車間中,讓學生真實體驗Blue-Collar Workers的含義,實現自身價值認可。
4.更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中教材內容跟社會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導致教材過于注重對學生語法知識和語法技巧的傳授,缺乏對學生人文科學和文化知識的培養。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有必要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適應性,及時將教材中陳舊、僵化的東西刪除,引入能夠反映英語前沿成就和發展趨勢的內容,盡量使用融合了語言、文化、科技、人文科學為一體的新穎教材,讓英語教學跟社會的發展相一致,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更新的教材中,還應該有機地滲透德育教學,不斷優化學生的思想、品格。除此之外,英語的教學內容還應該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工作實際,著重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并嘗試將聽說教學分模塊開展。讓學生能真正的掌握語言知識、了解西方文化。
5.跟專業課程有效銜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英語本身作為一門語言,常常跟其他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作為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更需要注重跟學生主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英語老師在傳授專業英語教學時,在對一些專業術語、專業詞匯、相關專業理論知識講解,可以先讓學生講出專業的理論知識,然后再講解課文,如此便可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例如:英語老師在講授《電工英語》Lesson Eleven A Capacitor相關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將電容器的組成、工作原理以及類型講解出來,由于學生有實習體驗,在老師講解課文時,便更容易理解所講授的知識。
6.創新能力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能力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創新素質教育即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科學素質等進行教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學習必然少不了情感和思維。因此職業院校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明白英語的學習并非單純的記憶詞匯和語法,而是應該借助信息技術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創新。在英語教材中,很多知識都體現了創新,因此老師要善于利用其培養學生創新素質。如在《基礎英語》中,Barbie Doll主要描述的是發明者通過觀察自己女兒對洋娃娃的喜愛,嘗試將娃娃的造型進行更改,進而制作出了成人式娃娃,這設計竟然取得了成果,進而逐漸成為當前深受兒童喜愛的芭比娃娃。通過這篇文章,便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發明者的創新精神,提高自身職業素養,進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為企業帶來更大收益。
職業院校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而且還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職業動機,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職業人才。但是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而成的,其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質量工程,需要職業院校、社會以及學生的協作和努力。
參考文獻:
[1]鄭曉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策略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58-60.
[2]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8-83.
[3]黃倩.淺議高職英語課程中職業素養教育的嵌入[J].管理,2013, (1):43-44.
[4]陳宏霞,左麗芬,楊桂英.應用英語教學中職業素養的培養解讀[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170-172.
(編輯:郝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088-02
作者簡介:黃晶,長江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