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智(河北保定淶水縣南關小學 河北淶水 074100)
?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方法之初探
徐曉智
(河北保定淶水縣南關小學河北淶水074100)
摘要: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同樣,每個人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因人而異。"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教學中一千個學生為什么就不能給我們一千個生活呢?原因是教師走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扭曲了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讓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充滿靈氣的作文變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滿著空話、套話的應試之作。本文試從"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幾種教學方法,并提出寫出真實的生活,寫出獨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真實的寫作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并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于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后,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采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后,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采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象,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匯,習作時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比如:每組織學生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