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美
?
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創新路徑
鄧家美
摘 要: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會各界都在提倡與世界接軌,都在轉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和發展方式,努力實現資源的共享。在這樣一種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傳統的媒介傳播形式,要求記者不能固守傳統的采訪和制作新聞的方式,而應該及時轉變和創新自己的采訪方式,以便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廣播電視記者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勢下如何創新采訪方式。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播電視記者;采訪方式;創新路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其中,在創新發展這一理念下,順應時代的潮流,提出了實施互聯網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這使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技術得到大力的支持和推廣,為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這樣做不僅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快速和有效,而且互聯網強國戰略使我國涌現出了許多新穎的傳播形式。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作為傳統媒介的廣播電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廣播電視記者在這種媒介融合的形勢下,怎樣創新采訪方式是需要廣播電視從業者思考的問題。
在互聯網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下,筆者認為廣播電視記者創新采訪方式的途徑有以下幾點。
廣播電視記者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勢下要想創新采訪方式,就應該大膽合理利用新的傳播和交流的媒介工具進行采訪。當前,由于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利用各種聊天軟件與朋友們進行交流。在這樣一種新的信息時代潮流中,要想使廣播電視這種傳統媒介能夠在這樣的形勢下占據一席之位,廣播電視記者在采訪時就應該大膽地使用新工具。作為一名廣播電視記者,從職業的角度出發,應該隨身攜帶一些輕便有效的采訪工具和記錄工具,這樣在情況突發時,可以隨時采訪記錄下來具體和新鮮的新聞資料。
不僅如此,在有準備的采訪中,記者也可以嘗試一些新的媒介和工具。如微信和微博這樣的傳播交流手段,記者都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記者在采訪時,可以將一些新聞資料或者現場圖片通過微信和微博發布出去,將新聞資訊第一時間告知受眾,而且還可以利用國外的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軟件,進一步擴大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這就要求廣播電視記者多了解和熟悉現在的網絡流行軟件的使用方法,不能局限于傳統的采訪形式,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記者應及時根據自己的采訪主題,確定和選取適合自己采訪的形式,在不同的場合使用適當的采訪手段[1]。比如:面對突發情況,作為一名記者,就要充分利用手頭現有的資源,如手機等,拍攝照片,然后配上說明性的文字通過微信或者微博發送出去,讓大家及時了解現場的情況。
作為一名廣播電視記者,在新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需要在采訪前把自己整個采訪過程中用到的采訪計劃或者是相關的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者其他的方式方法傳送給相關的采訪對象、網站或者廣播電視媒體負責人。記者還需要在采訪前好充足的準備,通過互聯網及時快速了解大眾對事件的看法和問題,盡可能地設想采訪中會遇到的問題,并且模擬采訪,這樣做不僅使自己的采訪具有針對性,而且有利于采訪效率的提高。在采訪前要了解與此相關的背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媒介帶來的便利,通過互聯網與被采訪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確保信息的真實和有效。有時,需要關注所報道事件的后續發展,記者就應該利用網絡來跟進關于事件的留言和信息的反饋。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報告給媒體的相關負責人,并且還需要利用互聯網把資料或者新聞資訊進行匯總和整理后發布到網上。如果有相關的視頻和音頻文件還需要根據現場的真實情況進行剪輯發布。從采訪到信息最終發布出去這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廣播電視記者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介及時有效地進行采訪,保證采訪活動的順利進行[2]。
總體來看,在現在媒介融合已經成為媒體行業發展的趨勢下,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如何能在異常激烈的競爭和壓力中占有一席之位,已經成了媒體從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有效地創新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是其中關鍵并且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廣播電視記者應該主動思考和反思自己的采訪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自覺創新采訪方式,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和新形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為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發展做好有效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張蕾.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策略研究[J].視聽,2015(10):47-48.
[2]王向君.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策略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6(2):16-17.
作者單位:(昭通市電視臺)
作者簡介:鄧家美(1976-),女,云南巧家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采訪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