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玉
?
“雕刻聲音”的途徑及訓練方法分析
洪玉
摘 要: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迅猛發展,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和廣播電視節目欄目的數量都大幅增加,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要想在熒屏聲頻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避免同質化,避免千篇一律的播音主持、毫無特色的播報播講,不斷塑造自己的語言特色。本文在探討“雕刻聲音”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播音主持發聲訓練的方法,幫助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形成個性化且獨具魅力的播音主持風格。
關鍵詞:雕刻聲音;播音主持;發聲;訓練方法
播音主持是一項以有聲語言藝術為手段的傳播活動,在話筒前、鏡頭前,只要訴諸有聲語言就必須掌握有聲語言的發聲技巧。由于發聲條件不同,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點,播音員主持人若能在穩定的發聲基礎上揚長避短,增強發聲能力,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好聲音,就能在播音主持創作中形成個性化表達,這對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第一,提高播音員主持人聲音的辨識度,打造個人聲音形象的影響力。播音主持是有聲語言的創作,語言功力是播音員主持人的第一職業要求。對聲音的精雕細琢需要從氣息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鳴控制等方面著手,氣息作為人體發聲的主要動力,決定了聲音的控制能力,與嗓音的持久度以及音色的圓潤優美等都有著直接的聯系。
第二,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吸引受眾注意力,推動廣播電視事業不斷向前。聲音是播音員主持人影響受眾的手段之一,加之播音主持工作的特殊性,其語言具有負載信息量較大、受眾的審美要求高等特點,決定了播音主持的發聲不同于一般的口語。
第三,滿足不同類型稿件、不同節目的要求,以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求。隨著祖國日益繁榮昌盛、人民生活豐富多彩,播音主持內容也日趨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語言的精煉使播音主持創作具有廣闊的發揮空間,也對發聲提出了較高要求。
如何才能產生個性化的聲音呢?聲音好比是一套擴音系統,要想改變擴音器的聲音,就需要調節不同的滑塊和旋鈕,這些滑塊和旋鈕控制了聲音的音量、音強和音調的變化。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也要考慮受眾的感受,使他們聽起來舒服,那么就需要進行整體調整以創造聲音的變化。
2.1 擴展音域
一般談話音高幅度不超過一個八度音,此幅度不過一個夸張的去聲,因此在滿足不同類型播音主持的稿件時,就顯示出其不適應性。
實踐表明,拔音可以有效地擴展音域。所謂拔音,即由最低音開始,聲音蔓溯似直線,連接最高音發a、i、u。胸腔共鳴也叫低音共鳴,隨著聲音由低到高,胸部的振動點也會隨之向上移動。因此,在找尋最低音時,可嘗試把手放在前胸壁下方,聲音越低胸部振動越明顯。體會聲音從胸腹部往上爬行,最終到達頭頂處,有頭腔共鳴之感。正所謂“低處不壓喉、高處不嘶吼,要想音域寬必從眉心走”,音高的練習需量力而行,不可被動的、過度的練習。
螺旋音對于音域的擴展也有較好的助益。螺旋音,即由最低音開始,聲音環繞似曲線,繞柱旋轉、層層上升,連接最高音發a、i、u,此謂上繞音。相反則為下繞音。聲音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氣息狀態,而語音的形成要依靠口腔內的咬字器官相互配合,因此要適時加強氣息和口腔控制。
2.2 調節音量
在生活中,語言聲音響度變化不大,但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聲音的響度,以適應沒有擴音設備或是噪音較大的環境。
2.3 聲音色彩自如過渡
一個人的音質是天生的,很難改變。但是從聲音色彩的角度來看,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緒影響下,聲音色彩會不同。播音員主持人一方面要在吐字歸音上下功夫,使字音個個飽滿、顆顆清脆;另一方面要能通過聲音色彩的變化引起聽感上的不同感受,以利于稿件的細節處理。
要實現這一目標,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多聽。播音學是口耳之學,聽辨的能力是根本。要學會在聽音的過程中,找到氣息調整、聲音變化的關鍵點,辨認出聲音技巧的使用出處,在高質量的播音中熏陶自己,提高聲音的技巧。
播音員主持人要想在工作中發揮創造力,塑造出屬于自己的播音發聲特色,就一定要學會“雕刻聲音”。首先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進行科學有效的發聲訓練,即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向相近藝術學習,總結用聲、用氣及咬字的方法,將理論知識與播音發聲實踐相結合,促使發聲能力不斷提高。另外,播音發聲學是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初學者埋頭自學、自說自話,可能收效甚微,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和前輩或能尋找到一條循序漸進的上升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宇楠,王韋皓.探析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法之播音發聲教學訓練[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2]王錚.語音發聲科學訓練[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安徽省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