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應用
□王美霞
高中地理教學不僅需要理論支持,還需要進行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鄉土地理的應用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對故鄉的了解,同時對增強地理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高中地理;鄉土地理;教學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鄉土地理可以使學生加強對當地地理環境的了解,如氣候、地形、交通、風俗習慣、礦產資源等。鄉土地理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故鄉的歸屬感,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同時使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因此,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所謂鄉土地理,是指學生所在中學的縣級或省級地區的地理狀況,學生通過學習鄉土地理來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不但可以加強對當地環境的了解,而且可以通過實際游覽來加強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形成直觀感受,使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饒有趣味,同時培養學生對鄉土地理的感情,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廣闊平臺。
1.加強學生對當地環境的了解
鄉土地理教學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主動去觀察、去了解、去適應當地的地形、人文、自然、經濟等特點。每個地區的地理環境是不一樣的,學生將不同的環境進行比對、分析,找出它們的差別,對地理知識有深刻的了解。此外,學生學習的是當地環境,書上所描述的就在他們身邊,這就會使他們增強對當地的感情、歸屬感,對祖國山川大地的求知欲也會增強,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大部分高中地理知識,與學生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差異,因而學生不能形成直觀感受,但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實踐能解決這一問題。高中地理教材中與學生家鄉特征相似的地區的地理知識,都能讓學生形成客觀體驗,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調動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的教學工作會變得更簡單,教學積極性也會提高。這對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既能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還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地理知識,然后在生活中不斷去實踐、去探索、去創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將獲取的知識用于實踐。鄉土地理需要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通過社會實踐來了解社會環境,探索社會現象。在社會實踐中,加強對地理知識的融會貫通,在與同學的合作探索中,學會團結協作,共同進步,不斷創新。鄉土地理是一門需要實踐來學習的課程,能夠讓學生對家鄉環境不斷探索,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也為當地自然環境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4.促使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學習鄉土地理知識,能夠讓學生了解當地自然環境的變化,使學生意識到當前環境的狀況,有的地區環境已經惡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生力軍,如果他們能夠意識到當前環境的狀態,這將有利于可持續戰略的實施。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學生可以利用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來保護自然,鄉土地理也注重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
5.為當地的發展創造契機
學生在學習鄉土地理的同時,會對當地的自然資源、經濟產業鏈有深入的了解。將來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發展當地經濟,每個學生將來都有可能為自己家鄉做出貢獻,用所學知識來貢獻社會、服務社會。
如何使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中得到更好的應用,值得教師深入思考。既不能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又能使鄉土地理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鄉土地理分別向教學和研究兩個方向發展
在教學中,不斷對鄉土地理進行研究、充實,使鄉土地理有具體的研究范圍。它始終圍繞這個地區展開,有很強的地域性,又包括各種各樣的地理因素,這為鄉土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鄉土地理教學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系統,但還需要不斷完善和補充。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鄉土地理也是不斷變化的。注意到這兩點,才能使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中更好的應用。
2.鄉土地理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進行教學,學生學習了理論知識,然后通過實踐去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產業結構等,把實踐與學習結合起來,把來源于課本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鄉土地理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探索,調動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在實踐中進步,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才是鄉土地理的真正意義之所在,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的根本之所在亦是如此。
3.鄉土地理注重服務于當地
鄉土地理主要圍繞當地的氣候、地形、資源、產業鏈模式等進行介紹,充分體現了一個地區的地域性特色。學生學完鄉土地理的有關知識之后,對家鄉的缺點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可對家鄉未來的發展作出規劃。讓每個學生寫出自己的規劃,并選擇其中的一個方向進行討論,并致力于解決家鄉的問題,為家鄉的發展而努力學習。
4.鄉土地理能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學生通過對鄉土地理的學習,對當地的地理環境有了深刻認識后,需要進入社會觀察。只有經過一定的實踐觀察,才能體現出鄉土地理的意義。同一地區的學生,可談一下對家鄉未來發展的認識。進行社會活動時,要和不同的人交流,選取不同的方向走訪調查。觀察不同地點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原因,從氣溫、降水等方面探索。不同學生可能有不同的體驗,讓學生將自己的探索結果與他人進行交流,互相指出對方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改正。通過一系列的探索交流可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鄉土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分支
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中只占一小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家鄉地理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歸屬感,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交流能力。高中地理占主導位置,教師可以利用鄉土地理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可過分強調鄉土地理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分寸,適度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好地理,才能發揮鄉土地理的積極作用。
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重視鄉土地理教學。只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致力于服務社會,積極謀求故鄉的發展,才能達到鄉土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
[1]夏旭云.鎮江市高中地理鄉土課程資源應用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3,(30):66-67.
[2]許琳.淺析鄉土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68):131-131.
[3]衡海燕.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成才之路, 2015,(20):93-93.
(編輯:易繼斌)
G633.57
A
1671-0568(2016)30-0045-02
王美霞,內蒙古集寧一中教師。